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微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延忠

摘要:本文以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借用视听理论、建构主义和自主学习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微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助于改变方法不科学、教学模式单一、没有技巧指导等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课;英语词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三大要素(语言、词汇、语法)之一,也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人类借助词来进行思维活动,人们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词和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词汇是语言的主体,因此有人认为词汇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核心,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的使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词汇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孙晓明,2007)。然而,词汇量不足已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瓶颈。自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以来,英语词汇量的要求提高了,八级要求达到3300个左右(教育部,2003)。需要掌握的生词增多,学生与老师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说来,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1)词汇教学方法不科学,死记硬背(黄小丽,2006);(2)词汇教学模式单一,脱离语境(苏红芹,2015);(3)词汇教学缺乏技巧指导,效率低下(谢文杰,2017)。这样的词汇教学过于生硬,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还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值得全体师生的关注。

近年来,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其轻松愉快、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点,越来越得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青睐。它的每一个议题,每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反复观看,这也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老师来说,由于微课内容广、容量小、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在备课时就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对每个细节都要做到深入透彻的研究,这无形中提高了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另外,由于微课需要制作视频,这也促进了老师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合理整合利用能力的提高。不难发现,微课的“时间短”、“内容广”、“容量小”、“目标明确”等特征,可以用来帮助解决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

二、文献综述

虽然目前微课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有关微课的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不少仍然是理论层面的,尤其从己有研究的数据可以看出,微课与英语学科结合的研究是有的,但是针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微课研究仍为少数,且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发现只有6篇论文是有关微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的,其中,徐金陵(2015)、胡苇(2016)、姜远平(2016)、麦玲(2017)、田万学(2017)等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思维导图、微视频呈现段落、微视频呈现故事”三种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形式;韩卫东(2016)则介绍了微课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制作思路和应用技巧。以上研究都没有深入的研究微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因此,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微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笔者尝试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微课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帮助解决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缺乏指导等问题,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三、理论基础

(一)视听教学理论

视听教学理论是针对视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美国教育家戴尔(E.Dell)提出了“经验之塔”,作为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他认为,人们学习时,较倾向于接受直观、具体的知识,而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一般是间接经验的单向传递。视听教学理论要求在语言学习中,应尽量多地接触和使用现代化视听技术媒体,使语言和形象相结合,同时作用于大脑,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学生对事物的直观印象与第二语言形成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法国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做了相关视听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仅靠听觉学生能够获取全部信息的15%,仅靠视觉能够达到25%,而视听结合的方式能使这一结果达到64%。在英语课堂上,词汇教学往往只是教师带着大家一起朗读单词,并没有深入的词汇的指导,而基于视听理论的词汇微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对词汇的记忆效果,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语音能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组者、设计者、研究者。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来实现意义的建构而学会新的知识。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正是利用微课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建立新图式的过程,学生的主动学习相较于被动的接受,效果肯定会有较大的提升。

(三)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将微课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就是为了改变英语词汇教学的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利用微课短视频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从而提升词汇教学效果。

四、探索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

戴曼纯(2000)认为,认知论研究把外语习得看作是一种复杂认知技能的习得,其发展模式是以信息处理理论为基础,按照这一理论,外界语言信息通过视听形式“输入”大脑,然后,由大脑这一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转化为语言输出。季伟(2003)认为,输入过程相对于语言学习中的听读过程,而输出过程即相对于语言学习中的说写过程,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可简要地概括为:输入(听读)一大脑的活动(信息加工与储存)一输出(说写)。而针对英语词汇学习,学习者要真正认识一个外语词,要求能正确地发音和拼写;能把它与相应的实物或概念联系起来,并能随时回忆起词义;能以适当的语法形式应用它,并能知道与其它词的关系和搭配;能将它用于合适的语体及适当的语境中(陈莉,2001)。因此,我们针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课和信息加工理论,设计出了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图4.1):


这一词汇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学(认知)→练(巩固)→用(应用)。具体说来就是:“学”词汇或者词汇认知就相当于输入,这一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设计并录制好的微课学习词汇实现信息的输入;之后通过与微课视频相配套的导学案或者巩固练习微课对所学词汇进行“练”习或者巩固,就相当于大脑的活动即信息加工与存储;最后是“用”,也就是词汇的应用,学生利用所学词汇完成阅读类微课、翻译句子类微课及微写作类微课的学习实现信息的输出。下面将具体的介绍这一模式实施细节。

(一)学(认知)

1. 策略指导类微课

词汇学习策略指导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师往往只会注重词汇学习的结果,而并没有重视方法的指导,因为“教学中应教授适用于英语学习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仅依靠学生自发地摸索与尝试,其效率是非常低的”(姚梅林等,2000)。所以教师的策略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就录制微课向学生介绍徐晓莹(2009)总结的词汇记忆策略:(1)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排除词汇难记的观念;(2)元认知策略,用于词汇学习和记忆任务的元认知策略有四条:计划、选择注意、自我监控及自我评价;(3)主动联想策略,通过各种英语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联系英语单词的三大要素(拼写、语音和语义)来促进英语词汇的有效学习;(4)组块联想策略,由组块联想建立起来的有效联想锁链能把几乎处于“遗忘边缘”的长时记忆得以“复活”;(5)构词法策略,掌握了基本的英语构词知识,就可以比较快捷地记住新词,巩固旧词。

2. 发音指导类微课

不少高中生由于小学和初中的英语基础不好,导致上了高中仍然不熟悉英语词汇的发音,更别提运用拼读法记单词了,所以对学生进行音标和词汇的正确发音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专门录制了发音指导类微课来帮助学生解决发音上的困难,主要包括48个音标的发音技巧,单词重音、拼读规则等。

3. 知识点讲解类微课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曾经出现过极端,也就是花很多时间讲解词汇知识点而对其它的关注较少,或者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很少或者几乎不讲词汇的知识点,全凭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都不能做到有效的词汇教学。因此,教师应该在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确定重点词汇的重点用法为学生做出适当的讲解,录制好知识点讲解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

(二)练(巩固)

4. 导学案

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同时应该有相应的辅助纸质文本指导学生学习词汇技巧和需要注意的重点等,这就是导学案。导学案起到指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可以边看微课边完成,也可以在完成微课之后再完成。

5. 巩固练习类微课

为了在学生学完词汇之后检测学生的这部分词汇学习效果,应该针对所学词汇设计简单的练习加以巩固,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听音写词或者认词、看英语说汉语、看汉语说英语、看图说词或选词等等。

(三)用(应用)

6. 阅读类微课

想要深入的掌握所学词汇,最关键的就是用这些词汇,学以致用、在做中学,才是最有效的做法,因此,在学生对相关词汇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可以为学生准备一小段含有一些所学词汇的段落供学生阅读,并设计1-2个问答题让学生根据所读内容回答;也可以是提供一段文字,去掉若干空,让学生利用所学词汇的正确形式填空,等等。

7. 翻译句子类微课

可以是英译汉,提供若干含有所学词汇的英文句子,请学生根据上下文翻译出此句话中的意义;或者给汉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英语词汇将其翻译成英语。

8. 微写作类微课

陈延忠(2016)提出以短小精悍为特点的微写作结合教材单元话题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输出,而将微写作与微课结合,可以更深入地提升让学生利用所学词汇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这样这些所学词汇就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能更好的掌握这些词汇。

五、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检验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是否有助于提升词汇教学效果。

(二)实验方法及对象

本研究实验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学实验法,同时辅以试卷测试法进行结果分析。实施实验过程中选取了两个班级作为被试,实施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班级为实验班,仍使用原来的词汇教学的班级为对照班。实施对象是安徽省阜阳市某学校高二年级两个同层次班级的学生,高二(9)班是实验班,使用基于微课的词汇教学模式来教授;(5)班是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授词汇,两个班级是平行班,班级人数相同,均为56人,实验前英语成绩相当。

(三)实验的过程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共十七周完成。第一阶段为一周,即2016年9月26日到30日:第一阶段为实验前测阶段。通过对两个班的词汇掌握情况的检测结果看,两个班的英语水平相当,处于同一水平。第二阶段为实验阶段,从2016年10月8日开始到2017年1月13日结束。对实验班采用基于微课的词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对照班仍采用原来的词汇模式进行词汇教学,共进行十七周的实验,最后进行实验后的词汇测试。

在第一阶段,我们对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全体学生进行了实验前试。实验前测试内容为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的词汇,测试时间为40分钟。第二阶段为实验阶段,学习内容为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五和选修六共十个单元。

(四)实验结果分析

1. 前测成绩分析

本实验开始时刚好是新学期开学,虽然经过分析两个班的成绩都不相上下,但在实验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有效,笔者还是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前测,测试的内容主要是高二必修五第五单元所学单词,采用常规的标准化测试形式,满分100分,测试时间为40分钟。测试结束后请同一备课组的夏老师对试卷进行批改,得出最后成绩,然后把测试成绩录入电脑,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分析测试的成绩(表5.4.1.1)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的均分(Mean、代表本次考试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集中趋势量度)分别是76.4和76.3,这说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对词汇的整体掌握情况相差不大,实验班略好于对照班。从标准差值来看,实验班的标准差值略小于对照班的标准差值,说明实验班的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略小一些。


由表5.4.1.2可知,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表明变量显著性概率(Sig)=0.362>0.05,即两个班的词汇测试方差相等。因此取假设方差相等行的数据进行分析,P=0.523>0.05,这说明两班的词汇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总之,从实验前测成绩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没有明显差别,符合实验预期的条件。

2. 后测成绩分析

经过17周的实验,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词汇测,测试的内容为高二上学期所学词汇,包括选修六第一至第五单元,选修七第一至第五单元。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形式,两个班同时进行测试。测试后将全部成绩录入电脑,用SPSS13.0进行分析。后测成绩分析如下:


根据表5.4.2.1分析后测成绩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的均分Mean分别是90.5和86.7,这说明经过17周的学习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对词汇的学习情况与前测成绩相比都有提高,而实验班的提高幅度更大一些,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均分提高幅度相差约5分。


表5.4.2.2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变量显著性概率 ( Sig) -0.598>0.05。由此可知,两个班的词汇成绩的方差是相等的。因此取Equal variances assumed行的数据进行分析,P=0.04<0.05。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班的词汇成绩有了明显差异。由此可以推断出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词汇教学效果。

六、研究结果分析

(一)形成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

我们针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课和信息加工的相关理论,设计出了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即:学(认知)→练(巩固)→用(应用)。也就是:“学”词汇或者词汇认知就相当于输入,这一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设计并录制好的微课学习词汇实现信息的输入;之后通过与微课视频相配套的导学案或者巩固练习微课对所学词汇进行“练”习或者巩固,就相当于大脑的活动即信息加工与存储;最后是“用”,也就是词汇的应用,学生利用所学词汇完成阅读类微课、翻译句子类微课及微写作类微课的学习实现信息的输出。

总结形成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之后,我们老师积极实践这一教学模式,积累了大量的基于微课的词汇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微课集、导学案,并有11件微课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我们的研究的实效性。另外我们还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效果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微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分前后两个阶段,采用了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问卷调查,定量研究是通过SPSS软件将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试卷数据进行分析。

1. 有助于提升学生词汇学习效率和信心

微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应用前:对高中英语词汇不感兴趣,总是死记硬背;学习方法较单一,过分依赖课堂教师讲授;由于缺少输入,在听说、尤其是写作方面也存在困难;学习效率低下。

微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后:学生的英语词汇记忆效果均逐渐提升,主要体现在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显性能力:读单词的准确性提高,记单词的效率提高了,从不敢表达会逐渐向敢说敢讲过渡,从而达到口语和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明显提升。隐性能力:语感的培养;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即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微课”学习不仅是情境性的体验、认知经验的感知与接受过程,更是完整的生活“理趣”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张一山,2014)。将微课运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时,在情境性极强的微课学习中,学生会不断生成、获得学习经验,从而不断超越原有经验状态,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微课,一种特殊的学习生活,具有情境性、主体性、动态生成性等特征,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积极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

2. 学生测试成绩得到了提高

以2015级高二年级上学期两个班级高二(5)班和高二(9)班两次考试成绩作为分析对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成绩两个班级均分差异不大,其中(9)班成绩略高于(5)班。把(5)班作为实验班,(9)班作为对照班。第一次调研考试后,任课教师在实验班将微课运用带日常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经过半学期的实验,从期中考试成绩分析情况看,实验班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


通过表6.2.2.1结果可见,(9)班和(5)班在前测的平均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表6.2.2.2则显示实验班(5)班在后测的平均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班(9)班,说明微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合理有效的,该模式应用后后实验班(5)班的英语整体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3.创新英语大赛辅导成绩的突破

现将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创新英语大赛的成绩也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其中第十二届辅导未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辅导教学,第十三届辅导采用了该模式进行辅导教学。


通过表6.2.3.1我们可以看出,采用微课进行辅导后的第十三届创新英语大赛的成绩从获奖的等级和数量上均明显高于第十二届。

总之,根据统计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际教学的有效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说明该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对高中英语的教学的确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七、结语

总之,如何让微课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并产生效应,优质、完善、系统的微课资源及合适的载体平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编写并制作了大量的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微课及微课教学课例,进行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及全组老师均受益匪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而受益最大的是我们的学生,他们的英语词汇学习效率提高了,而且英语成绩也不断变化,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也不断增强。

本课题关于微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真正把微课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目前尚不完善,本课题组关于该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仅仅只是本校英语学科教学实践的初步尝试。由于受时间和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样本较小,也不够全面。此外,通过本研究,学科组会进一步深入进行该模式和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探究。

注:本文系2016年度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和词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立项号:AH2016070 )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LeRoy A. McGrcw.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 [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93, 70(7):543-544.

[2] 陈莉.第二语言习得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启示 [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26—132.

[3] 程晓堂, 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 陈延忠. 基于单元话题的微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6(5).

[5] 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138—143.

[6] 胡小勇.信息化世界的“小世界”现象与学习资源设计研究明 [J].远程教育杂志,2009,1:40一42.

[7]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J].中国电化教育,2011, (222): 61-65

[8] 马怡冰. 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陕西师范大学, 2016.

[9] 申漓丽. 微课在初中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D]. 湖南科技大学, 2016.

[10] 孙晓明. 国内外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综述 [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4).

[11] 姚梅林, 吴建民, 庞晖. 初中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 [J]. 心理科学, 2000, 23(6).

[12]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 11: 19-21.

[13] 张雪莲. 高中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教学的实证研究 [D]. 海南师范大学, 2016.

Application of Micro Lesson in High 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Chen Yanzhong

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lesson in high 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audio-visual theory, constructivism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theory by mean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high school v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micro class has contributed to improve the problems in high school vocabulary teaching, such as the unscientificness in teaching approach and the unitariness in teaching pattern, which has great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in high 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Key words: micro lesson;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