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因为我们亲历着这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信息便捷的时代,尽管如此,我们潜意识中还会有稀缺心理的残留,所谓的稀缺心理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穷志短”——越是缺少什么,就越只盯着那一个东西,对其他因素不管不顾,导致自己没办法在整体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前提下,贫穷确实会使人变笨,这不是因为贫穷让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贫穷造成的稀缺俘获了人的注意力,进而降低了人的心智带宽。所谓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

可见稀缺只是“变笨”的一种诱因,事实上,任何能制造压力的事件都会挤占我们的心智带宽。只要我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个巨大的事物吸引,我们就有可能进入稀缺状态,进而降低心智带宽,做出不明智的行为。

唯有心智富足,方能解忧

五味药方:

一、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在主动觉知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集中心力做出理性的决定。

二、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免于盲目奔波,才能让自己从忙碌中解脱。

三、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真正的行动力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的人,而是想办法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四、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不要在最兴奋或最愤怒的时候做决定,尤其是重大决定。

五、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若你的人生一切都很富足,不妨想办法给自己设限,适当制造稀缺可以成就自我。

换个角度其实没那么糟糕

我们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所以在看待同一个问题时,理解层次和还原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你确定自己的理解比他们的更高级,那就应该有“向下兼容”的意识,要么对其一笑而过,要么耐心地向他们讲解什么是更好的,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毕竟底层的事物不会也不能向上兼容,但我们通过引导,让他们不断升级倒是有可能。时刻做好向上升级、向下兼容的准备。拥有这种心态,不仅我们自己能越来越完善,还能与其他人都合得来。

要想拥有多视角能力,就要进行刻意练习,直到形成新的路径依赖,好在这样的练习并不难。一、勤移动;站在对方的视角看问题。二、善学习;向上学习。三、要开放;保持客观,不臆断,情绪不好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做的假设当成了事实,在不确定对方真实想法的情况下,直接把情绪发泄了出来。四、寻帮助;当我们对情绪问题或工作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要寻求外部帮助。五、多运动;越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越是想不通的时候越要多运动。六、常反思。

游戏心态应对困难

人类具有三种天生的内在需求:关系需求、能力需求和自主需求。一个人想要生活幸福,需要具备以下因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有独特的本领、技能,为他人带去独特价值;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们如果能主动选择和掌控所做的事情,就会产生内在动力,获取幸福。一个人如果整天做自己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日子就会变得灰暗无趣,然而面对压力,我们真的就只能承受吗?未必。或许我们的情绪和注意力只是被事情本身给占据了,因为困难和压力总能把人的情绪和注意力抓得死死的,让你很难看到其他角度。

获取掌控权并不难。当你遇到那些“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时,可以想象自己只是在做另外一件事。这些听起来真的很可笑,不过在心理学上这就叫“动机转移”。这种掌控的窍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为自己而做和为玩而做。

为自己而做,产生内部动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立足于让自己变好。那些对内在动机更敏感和坚持的人,总会与众不同。他们不会为外界的奖励或评价而刻意表现,只会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努力进取,这样的人很难被困难击倒。

为玩而做,既然动机可以转移,那我们为什么不转得更彻底一些,让它变得更好玩呢?如果世上的事在我们眼里都是“玩”,谁还会苦闷啊。

如果你自己观察你就会发现:为自己而做,通常是为了应对外部的压力和要求,为玩而做,则是为了应对重复、枯燥的事情。成长啊,有时候要看长远,让自己明白意义,心生动力;有时候要看得近些,让自己不惧困难,欢快前行。

#认知思维##读书##每天读点书##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为什么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