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清晰一个概念,重构你的行动力。真正的行动力并不完全源于自制力。或许你并没有意识到,每天早上醒来,我们都会收到一份礼物——纯洁的注意力。不管你昨天经历了什么,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你的精力总会得以“重启”,而且最初的选择将会极大的影响注意力自动增强的方向。如:我们起床后第一件事是看手机信息,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就很可能被有趣的消息、好玩的视频吸引过去,每次点击都会增强回路,注意力呈无限分散的状态。再比如早起后先去阅读,读得越多,脑子里的问题和感触就越多,反过来又会产生更强烈的阅读欲望,回路逐渐增强。注意力的增强回路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最初的选择。

知道和做到差距到底在哪里?

一切都只知道个大概,这对提升行动力来说,是很致命的。所以,仅仅知道要事第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拥有另外一种能力: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清晰力的建立并不复杂,做到这三个字就可以实现:写下来,因为写下来会清空我们的工作记忆。

成长是个系统工程,必然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一个人若是缺少人生目标,那么一味追求行动力无异于缘木求鱼。从某种程度上说,有自己热爱的事情,比行动力本身重要得多,因为一旦有了热情,你就会自带“要事第一”和“提高清晰力”等各种属性。

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计得失的“傻瓜”

成长中的悖论:一、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二当自己从来没有主动做成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以为做成一件事很容易,于是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欲望和想法,而欲望越多,就越做不成事。打破这些悖论的方法就是不计得失地先行动起来。有些人并不完全同意这些观点,因为他们行动后依然看不清结果,体验不到好处、消除不了欲望。如果是这样,我想你有必要审视一下自己的行动量,看它是否突破了发生改变的阈值。因为付出努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才能影响一个体系,而努力程度低于这个阈值时,你的行动就会收效甚微。

道理都懂就是不做

细数这世上的难事,“知行合一”肯定算一条。有太多人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这种困惑来得如此自然,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他们阅读了很多有道理的书,收藏了很多有道理的文章,觉得自己无所不知,却始终不能俯下身子去行动。因为他们总认为自己还没准备好,担心方法不是最优的,贸然行动会走弯路等,殊不知,这样的观望、等待本身就无效率可言。
“知多行少”就像是一个死结,越拉越紧,以至于眼看着自己成为“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却不知如何是好。曾几何时,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真正促使我去改变的是我对大脑学习机制的认知,在这方面,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很大的盲区。

在科学家看来,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连接,在技能学习中,仅仅“知道”是无法形成反馈闭环的,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让大脑相关的神经元形成强关联,反馈闭环才能经由“做到”这个节点得以形成。把认知当成技能,知道或想通一个道理时,不要高兴得太早,想想后面还要做大量的练习,这样就不浮躁了。

一开始做不好其实很正常,我们应该学会用更成熟的心态包容自己最初的笨拙,即使做不好,也要持续练习,给神经元留够关联时间。只要不断练习,神经元之间的关联会越来越强,即使你感觉自己暂时在退步,也不要气馁,因为你可能进入了学习的平台期。

现实和理论都告诉我们: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认知思维##读书##每天读点书##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