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偶然在书店看见一本思维导图的书,立马就被里面的图画和思考方式所吸引,后续买了几本关于思维导图主题的书进行阅读,包括博赞.东尼的《思维导图》和刘艳的书籍,刚开始属于照抄照搬,并没想着能有多大作用,就当成了画画而已,没成想到后续很多工作都用上了这一项技能,图画本身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但是却把事情说清楚了,内容大于形式这句话永远都不过时。后面公司一个关于简报的培训,培训老师也采用了涂鸦笔记的方式进行了讲解和呈现,自此兴趣就更上一层楼,每逢有会议需要做报告或者需要梳理大客户开发管理的状态以及未来行动计划时,都会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白纸,花上最多不超过半小时的时间,几乎就可以搞明白绝大多数的状态,制定实用且落地的计划,很是受用。

作为一名文科生,虽然毕业后工作了多年,但是高中那一幕幕背书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嘴里恋念念有词,摇头晃脑,近乎疯狂的场面在精英班(当时会存在分班的情况)更是常见,类似一群疯子一般,对于别人的效果我不知道,但是对于我来说,真是只有苦恼没有功效,考上一个本科真心不容易。但是自从接触并学习使用思维导图以后,发现很多事情更能讲明白说清楚,虽然30岁后记忆没有之前好,但是视图记忆和理解能力却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时候甚至会妄想(白日梦)如果再来一次高考,也许自己学习会轻松更多,也能考的更好,不过这些都是臆想,至少对于自己没有后悔药,但是对于其他即将面临高考的人来说,思维导图也许会给到一些帮助。

爱上思维导图,是因为自己确实从中获取到了不少好处,但是思维导图也未必适合所有人。如果你属于视觉学习型的人,且现在困于差强人意的记忆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混乱的情况,也正在积极寻找突破方法,那么你也许可以进行一些思维导图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思维导图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会有些帮助。第一,学习的时候,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笔记,思维导图做笔记的好处是可以把架构梳理清楚,可简可繁,一本书可以简化到一页纸,也可以针对一个章节进行发散思维整理出很多相关的主题和知识点,还可以方便定期的回顾复习和查漏补缺,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还提高了学习效率;第二,需要汇报工作时,无论是开会需要做PPT,还是竞聘岗位需要述职报告,都可以借用思维导图进行发散和整理,保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让你鹤立鸡群的区别于其他同事或竞争对手,为你的成功加砖加瓦;第三,有灵感时,伟大的成就除了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奋斗外,也来自于突然的灵光一现,也就是灵感,灵感不常有,因此需要及时的记录下来,你可以用文字记录,但是以笔者的经验看,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因为有灵感时思维是最活跃的时候,通过思维导图式的视图笔记,既可以记录下观点,还可以借机梳理好相关的内容,也许这个记录就是你成功的原始启发点,即使不是成功的导火索,至少养成了良好的记录习惯和思考模式,有利而无害。

因此,爱上思维导图并非偶然,确实有价值和意义。如果你也一样寻求学习自己不知道的学习方法,你可以尝试,思考自己从未思考的问题,学习自己从未采用过的方法,取得自己未有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