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朋友在微信上向我求助,说老师要求孩子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她一头雾水,思维导图是个啥?要怎么做啊?虽然很多朋友向我推荐过思维导图,可朋友孩子才上一年级啊!这么早就可以用思维导图了?听上去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小朋友真的能理解并使用吗?带着各种疑问,好学的糕妈开始到处寻求答案。

思维导图是什么?

很多资料里,Thinking map和Mind map都被称作“思维导图”,虽然对二者异同还存在分歧。但是它们都有着将记忆、分析、创造的思维过程可视化表达的共同特点:都是在学习思考中,通过颜色和结构的视觉传达,触发大脑联想进一步想法的工具。所以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强大功能来看,思维导图不愧为“大脑的瑞士军刀”。

为什么孩子要学习思维导图

“用来整理思路、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听起来这好像是我们才需要掌握和能够使用的呀!对孩子来说会不会太难了?会不会没有意义?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几个思维导图:

这两张外国小盆友画的思维导图虽然看上去截然不同,但都具备简单直观、色彩丰富、容易理解的共同特点,不需要文字你也能大致了解他想表达什么。

不难看出,对于孩子来说,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式有着天然优势:

1、更符合孩子启蒙之初,以图形印象为主的天然规律。轻松有趣的可视化表达、鲜艳的色彩更容易让学习事半功倍。

2、能够更全面的开发孩子大脑潜能。思维导图把擅长分析、逻辑等理性思维的左脑,与处理色彩、空间和想象力的右脑全面调动起来,实现了全脑思维。

用孩子天然喜爱图形与色彩的学习方式,还能收到全脑思维的效果。难怪思维导图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受到欢迎啦!

思维导图怎么用?

对于学龄前孩子,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到他的学习、生活、情绪、习惯等方方面面,在不断的重复和练习中,培养他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我管理意识。虽然形式千变万化,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八种基础图形就已经可以涵盖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了:

一、气泡图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适合初学孩子的图形。除了可以让孩子不断增加泡泡来发散思维,也能让孩子形成关联性思维,而不至于太天马行空。这对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很有用,比如陪孩子画了一个苹果,然后添加叶子、红色、圆形和其他泡泡,边玩边画的过程就拓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而且除了圆形,它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方式,比如可以用来教数学、认识五官功能——

即使是认识感觉,也可以有左右两种不同方式。

所以样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随心所欲的发挥,在快乐中学习。

二、流程图

这种图形在生活中很实用,教孩子学习穿衣服的过程、写字的顺序;教他理解植物的成长。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尝试画出一个故事的发展,比如《好饿的毛毛虫》的绘本,如果让孩子一幅幅拼接起来,也是一个流程图呢!

三、圆圈图

只要和核心要素有关系,就能任意添加,所以它更简单、变化形式更多、局限性更小,所以最适合学龄前宝宝来使用。

可以用来认识天气——

冬天要穿的衣服——

用来学习单词和认识农场里的动物(动物园、植物园、文具店……只要你能想到的都可以)——

四、双重气泡图

这种图形最适合教宝宝来练习寻找发现事物的异同——

比如都是虫子,蜘蛛和瓢虫有什么相同和区别; 苹果和南瓜又能发现什么有趣的异同呢?

五、复流程图

这个图更适合大一点的孩子,能够帮助他们理清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弄清楚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比如因为孩子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妈妈很生气,就可以用这种图画给他看:妈妈为什么生气(弄脏墙壁),应该在哪里画画(纸、本子);在合适的地方画画的结果(妈妈高兴,夸他画的好,还把他的画分享给大家)。

六、树图

这种图很适合教宝宝进行归纳分类,比如找到相同的颜色;认识企鹅会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 不同形状的归类。

形式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森林是什么、有什么、能做什么,用几棵树来做导图,宝宝就更有兴趣啦!

七、支撑图(也叫括号图)

适合用来教宝宝认识事物的组成结构和分解构成。

还有单词和字体的构成:

八、桥形图

最后一种是桥形图,主要用来做类比或对比的,可以用来直观表示每个部位对应的名称。

比如左图是五官形象与功能的对应;右图就是运算与数字的关系——

使用要点

有些妈妈可能觉得:这不就是随便画画嘛,我们在家偶尔也会这样画啊;还有些妈妈教宝宝画导图的时候,会以孩子画的像不像、漂亮不漂亮为标准。

注意咯!糕妈又要划重点了——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训练的工具,正确的使用方法很重要。毫无目的的涂鸦当然没用,过分追求“画的好”也是舍本逐末哦。

虽然对于学龄前的宝宝来说可以相对简单,但是核心要素还是要遵守才能保证效果:

1、必须有一个想法、主题或事件为核心;

2、以要点为核心向周边辐射枝干,明确的逻辑层次;

3、再次衍生主题以枝干相关联;

4、分支包括关键的图像、关键词和关系连接线;

5、各分支与主题之间应该以某种关系作为关联。

看上去幼稚的思维导图,其实是思维方式的一棵小树——思考问题既要有充分的生命力发散生长、又要能把握明确牢固的核心。对于儿童启蒙,8种基础图形已经绰绰有余,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爸爸妈妈不需要过分纠结于图形的名称、种类和美观度,最重要的是在快乐玩耍绘画的过程中,教孩子学会思考问题、整理思路和控制情绪。

虽然现在有很多非常炫酷的思维导图APP,糕妈还是建议尽量采用手绘的方式教宝宝使用。毕竟除了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线条绘画和色彩搭配的过程中,思维导图还起到锻炼手部肌肉和协调性、提升审美和绘画能力的作用,这可是一笔不容忽视的附加财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