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位职场妈妈说:自己白天围着工作团团转,下班回家不仅要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还要运营着有上万粉丝的自媒体矩阵号,感觉时间完全不够用,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此留言一出,不少职场妈妈纷纷点赞与评论,连全职妈妈也表示就算全职带娃,也很难挤出时间来写作。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总认为写作是需要大块时间来完成的事情,但在这人人高度互联的时代,我们已经很难有完整的大块时间让自己安静享用。
时间碎片、信息碎片、阅读碎片、沟通碎片......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可能你刚坐下来,刚想好怎么写,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娃的一声哭泣,分分钟打乱你的计划。
一边是时间碎片越来越多,一边是奢求享用整块时间,如何才能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写作呢?
秋叶老师在《写作7堂课》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想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系统的写作,重点是要管理单位时间内的目标产出。通俗点讲就是规划好碎片时间内你能做什么。
列出单位时间内能完成的目标
什么是碎片时间?碎片时间是指人们等电梯、公交和地铁,或者是等人、乘车、蹲厕所、睡觉前等一些分散性的时间。
这些时间往往是零散、无规律的,且无任何安排的。
这些“碎片化”时间虽然短小、琐碎,但被聚合后却能产生巨大的效能。
因此想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就需要把碎片时间给规划起来,想想自己的1分钟、3分钟、5分钟分别能做什么。
就拿写作来说,结合秋叶老师的碎片时间的价值,总结了一份我自己的碎片时间内能做的事。
许多人在刚开始规划的时候有些难度,但是在思考碎片时间内的价值时,同样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思考。
只要你意识到自己有几分钟的碎片时间,你就会发现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安排这些零碎时间来完成一件小工作,而不是临时去想自己能干什么。
就如秋叶老师在书中所说:“碎片时间用途越多,你的时间支配自由度就越高,就能自由组合时间碎片,完成不同的工作。这个技巧绝不仅用在写作这件事上,而是能用在想做的一切工作中。”
碎片式写作需具备的三个习惯
一份完整的文章=1分钟灵感+5分钟构思+5分钟提纲+5分钟素材+…+3分钟素材+半小时高效写作+5分钟排版+5分钟配图+1分钟推送+1分钟回复评论…
这是秋叶老师完成一篇文章所拆分出来的碎片时间,如果你也想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写作,除了需要列出单位时间内能完成的事,还需具备以下3个习惯。
1、有灵感时马上记录
灵感来的时候,你可能在吃饭、带孩子、又或者在洗澡,这时候如果有想法应立马记录下来,不要思考这个想法好不好,适合不适合,也许这个想法不适合你现在正在写的这篇,或许会适合你之后要写的无数篇。
先记录再思考。
当然,记录也不一定仅仅局限于打字,我们的手机基本上都有录音功能,也可以使用手机来进行录音,这样的话也可以更快地记录内容。
2、立即抽时间把灵感变成提纲
灵感是天马行空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提纲引领,最终这些灵感反倒会成为败笔,让你的文章看起来杂乱无章。所以我们在写文章之前,就需要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也就是列提纲。
从主题到标题,从思路到结构,从开头到结尾,都大致罗列出来,这样就可以确保一篇文章大致会写成什么样子,不至于离题。
大纲列好,一篇文章的雏形就产生了,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丰富它的血肉,利用碎片时间,慢慢的往里面加料,让它成为丰富可口的大餐。
写提纲时可以不拘一格,可以详细也可以粗略,完全取决于你的写作思路和风格,其目的和结果只有一个:提纲要有,在落笔之前要对这篇文章形成一定的掌控。
我一般是有灵感之后马上把文章主题确定下来,并用思维导图列出写作的大纲。随后我就会利用坐地铁的时间,工作的休息间隙,或午休时间,去查看匹配的素材,把自已需要用到的素材摘抄下来。
晚上下班回家,忙完了家务事后,把文章整理组织出来,一篇有颜有值的文章就诞生了。
3、平时有意识地积累各种写作框架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种困惑,叫我写文章可以,让我写提纲,真的是太难了,这主要是因为大脑里存储的写作框架太少造成的。
什么是写作框架?拿小说来说,我们可以按时间顺序展开,可以倒叙,可以插叙,可以按空间位置展开,可以按人物角色视线展开,可以设置悬念再展开,通俗一点讲,就是写作套路。
如果你脑中的套路越多,在写框架的时候就越轻松。
比如我常用的框架有总分总、SCQA、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等,如果大家自己有更好的框架也欢迎分享给我。
碎片式写作会遇到的问题
阅读到这,有些人会说:“你说的都对,但是实践起来太难了,我做不到在几分钟内就进入状态。”确实,有些人可能刷会手机,时间就过去了。
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在《自控力》这本书中提到:“我们的脑袋里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则克服冲动、深谋远虑。”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有两个自己,一个是感性的自己,另一个是理性的自己。
那么如何才能协调好两个自己,有什么办法更加自律,高效执行呢?
首先可以建立仪式感,创造心流体验。可以以某个动作为准,如按下电脑Enter键、把水杯放在电脑左手边、打开石墨文档工具等,塑造仪式感,暗示自己开始写作思考,并可利用番茄时钟法集中注意力,全心投入。
其次排除干扰环境。在某个可利用的稍长时间段里,不妨去到安静清幽的场合进行写作,如咖啡厅、书吧、茶室等等,写作过程会更加专注。
最后给完成任务的自己一个奖励。比如我写完文章,都会给自己买一个喜欢的小零嘴,倘若这篇文章分发到各个平台,阅读量还不错,就会适当给自己一个更大的奖励,这样就会把写作和快乐的体验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良好的体验循环。
如果你能很好的利用碎片时间来写作,那么这项技能不仅能帮助你又快又好的写出文章,而且还能完全迁移到其他工作当中,就如秋叶在《写作7堂课》中说的:“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大块的工作,是现代人必须建立的一种时间管理能力。”
其实我和开头的那位职场妈妈一样,工作、带娃、写作是我每天都需要去做的事情,很多人都问我到底怎么做到的,其实我想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关键是看如何利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