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文字内容主要源于个人在本期学习知乎写作课程中的输出学习笔记。之所以想到要把它分享出来,一是学过的知识通过用自己理解的文字再表达出来一遍之后,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印象。二是如果恰好您也是一个乐于学习文章写作的人,希望通过阅读,既能够帮助您获得一定的知识累积,同时也希望您能够帮助我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输出学习第6天,如何巧立框架,让文章的『结构』活起来?本节课的授课老师,是知乎里面的王瑞恩老师。
文章的结构就是:结构,关乎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比如我们在描述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从上到下地描述,也可以从下到上地描述。又或者先从总的部分来说,继而一个点一个点拆开了来说。也可以先一个点一个点地说完以后,再来总结内容。详见我在9月23日的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6Zi7ynviLeBPIOrhKzW4Q
课程中安排的共读书单与课程内容是相互衔接的,这也再次给到我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当我们还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在大方向是正确的前提下,去认认真真按部就班听老师的安排去做,就是在进步。
这就好比刚学走路的孩子,老师给出了正确的示范以后,剩下的就是不断去重复去走,在自己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来。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包括: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
我在『关于写作的一些困惑,这本书可以解答……』中提到的例子对应的结构就是总分式结构。
总分结构,即将一个主旨分成不同的论点,再在每一个论点之下找到合理支撑的论据,从而完成整篇文章的框架构建。
对于总分结构,最好用的一个工具推荐思维导图X-Mind。大家可以自行到手机应用商店进行搜索安装。
如果觉得麻烦的同学,可以直接在空白纸张上手动作图哈。利用思维导图来画总分结构,最方便我们的一点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章的思路,同时还可以确保自己在后续写文的过程中逻辑清晰。
并列式结构,它的特点是短平快的事实列举、观点的输出。用并列式呈现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每一段都可以独立出来,它不会影响表达的完整性,但要始终为同一个主旨服务。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香甜的。以上三个描述都能够独立出来,比如“苹果是圆圆的”这样的表述也是可以的。不管是圆的,红的还是香甜的,它们的同一个目的都是在为描述这个苹果来服务的。
递进式结构,顾名思义即为层层递进。
比如我们描述某个人。他是一个男人,他是拥有一份工作的男人,他是某上市公司的老板。这就是递进式。
课程中,王瑞恩老师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给出的递进式结构还包括“以退为进”。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新知识点,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的方式——我们不仅要掌握习以为常的知识,也要尝试着去从相反的角度看一看,想一想。
在以上三个结构的基础上,王瑞恩老师还给出了一种变体,即镜像结构。
镜像结构,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镜子成像的结构。即他们的本身是同一个的,只不过是借助了镜子这一介质,使得同一个事物有了两个除了方向相反,其他都相同的变体。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
老师给出的定义是,镜像结构即进行『控制变量』的对比,相似的两个人物或者事物,改变一个条件,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发展。
用在写故事上,我觉得孪生兄弟,或者孪生姐妹就很好入手。
好的,以上就是个人对本节课的解读,欢迎大家文后交流,给我提出建议意见。
最后,用老师的话来做结尾:
好的,今天的课程解读就到这,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