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的作品,在学习今天的作文之前,先来一起了解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写法方法;并且以本文文章为基础,积累并拓展基础知识吧!
《中彩那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画出作文的思路
文章结构:全文可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生活很拮据,但是目前常安慰“我们”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拥有自己的汽车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第三部分(第3-9自然段):父亲面临道德抉择并用实际行动选择了诚信。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父亲中奖以后却又把车还给了库伯的事,赞扬了人世间这种纯真的美,倡导人活着就得诚实、守信用。
我们分别画出作者写这四部分内容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交代了作者自己的家庭状况和时代背景:“二战前”“拮据”,为后面事件的发展奠定基础,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换一种家庭条件或者时代背景,这篇文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就要大打折扣了。所以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想好每一段文字对文章整体所起的作用。
那么这部分对应的思维导图如下:
那么课文第二部分写了什么呢?
咱们一句一句地往下读,找找本部分中的形容词“精湛”“卖力”“器重”“梦寐以求”。作者较为详细地交代了父亲的工作情况,树立了一个勤劳敬业的人物形象,“梦寐以求”四个字为下文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埋下伏笔,这告诉小朋友们写作的时候,如果你想让文章不同凡响,就要从开头进行铺垫,做准备,等到文章的结尾部分,才能水到渠成。这部分的思维导图如下:
接着,作者开始了第三部分,这部分由7个自然段构成,写的比较长,作者比较详细地交代了中彩那天发生的曲折事件。
故事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并且以倒叙的方式来描述事件的经过,先交代事件的结果“父亲中彩后不高兴”,再通过母亲的解释交代原因。这就是一种倒叙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也让文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结果和原因的中间通过作者本人的疑问来衔接,起过渡作用。倒叙和顺叙部分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第三部分的思维导图如下图:
第四部分属于文章的延伸部分,写出了作者对母亲教诲和父亲行为的评价和体会,这也是写事文章比较重要的部分,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习构思,举一反三
从上面的思维导图中我们看到什么呢?作者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呢?
“交代背景”(时代,家庭是什么样)——“父亲的情况”(铺垫)——“中彩的起因经过”(倒叙)——“母亲解释原因”(重点部分)——“库伯开走了汽车”(结果)——“我们的看法”(精神财富)
如果让你来写一件有价值的事(或者一个遗憾的事)
你会怎么写?
“交代背景”(什么样子环境)——“主要人物的情况”(铺垫)——“事情的起因经过”(倒叙)——“解释原因”(重点部分)——“结果”——“我们的看法(精神财富)”
如果要求你根据这篇课文,写一篇作文以“我怀念的一件事”为题,你能详细画出它的思维导图吗?
日积月累
如果换一篇写事文章,你可以画出上面的思维导图吗?来试一下。
《万年牢》
我父亲是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jīn)非常有名。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sǔn)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mēn)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qiān),由我一根根削(xiāo)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父亲把糖煮开,等能拉出丝来,火候就算到家了。父亲把锅端下来,放在备好的架子上,我在一边往父亲手里递串好的葫芦,父亲接过来在糖锅里滚蘸,蘸好了一手递给我,一手接过我递过去的没蘸的。我的节奏掌握得正好,一点儿不耽(dān)误,父亲很高兴。
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shuǎi)出“糖风”来,那是在糖葫芦尖上薄薄的一片糖。过年的糖葫芦,要甩出长长的糖风。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后来天津南市旧日租界的一家大字号,托人邀(yāo)请父亲去他们柜上做糖葫芦,每月有工钱,虽然不多,总比走街串巷强多了。
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一套生意经,变着法儿多赚钱,父亲对老板定价太高心里不满意,对老板的行为也看不下去。他还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不马虎。老板嫌他扔得太多,让他少扔点儿、掺(chān)点儿假,他不听。老板给他派的下手,他也不满意,嫌那个下手不熟练,动作太慢。他常说:“还不如我闺(guī)女呢,太慢了!”干了不到一年,父亲就辞去了这份工作,仍然提篮叫卖。自己吃苦不怕,他说,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路,不能做亏心买卖。“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用思维导图写作文就是简单,快来试试吧!觉得本篇文章对你写作有帮助,就请分享给更多人读者吧,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到写作文的简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