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听一个朋友说,不知为何孩子上了幼儿园脾气越来越差了,昨天她本来想和孩子玩会,结果孩子因为她没把小汽车放在自己指定的地方,就哭了半天。
还有一位妈妈说,自己就不小心轻轻绊了一跤,就哭闹很久,她感觉现在孩子越来越娇气了。
孩子情绪失控很正常,但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思维导图"是由美国人David Hyerle博士提出的,它的优势在于如果能长期结合八张图学习,孩子就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帮助孩子"情绪管理"的法宝:思维导图
- 孩子的情绪问题
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就无法在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人际交往方面分析和处理。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和分析各种情绪社交问题,通过可视化的图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 如何将孩子情绪问题一网打尽
①树型图(Tree Map)
适用条件:
孩子不懂得看人脸色
目的:
让孩子通过观察人脸部表情,分析他人的情绪,从而做出正确反映
方法:
可以先让孩子画一个树型图,在每一个"树枝"上写(或者画表情)各种情绪名称:高兴、难过、生气、激动等,然后通过裁剪报纸或杂志上的人脸进行分类
②气泡图
适用条件:
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情绪
目的:
认识不同情绪和形容情绪的词汇
方法:
用画气泡的方式在里面填充合适的形容词描述各种情绪。
③多流程图
适用条件:
孩子一发脾气就爱钻牛角尖
目的:
让孩子意识到情绪的起因和导致的结果,并进一步了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
方法:
在流程图中间方框填上一种情绪,比如"我很难过"。然后让孩子在延伸出各个方块,在左边的方块写出可能出现这种情绪的原因,比如"我受伤了""我考试考砸了"等,之后再右边的方块写出处理方式,比如"和父母谈谈心""吃好吃的"等。
- 孩子的行为问题
我们会很疑惑,为什么有些事我们说了很多遍,孩子还是不明白或记不住?其实是因为我们总是在孩子犯错后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孩子并没有认真思考、分析、总结。
- 如何管理孩子的行为问题
①流程图
适用条件:
孩子经常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目的:
设计规则和流程
方法:
设定一个主题,比如:早上起床要做哪些事,然后让孩子画一个流程图,将去上学前该做的事都列出来,比如:刷牙、吃饭、穿衣服、将作业放进书包……
②圆圈图
适用条件:
不知道如何达到预期行为的孩子
目的:
给孩子解释哪些是预期行为,哪些不是预期行为
方法:
将孩子需要做的预期行为写在中间的圆圈里,然后让孩子想想如何达到这个目标,比如:孩子想要更有条理,那么问孩子怎样的行为是具有条理性的?比如"将书本归类放好""将要完成的任务按时间列好"等等。
|实践:如何在日常生活渗入思维导图?
- 微情景:
如果你在接孩子放学时,孩子说要吃肯德基的草莓冰淇淋,结果到了之后发现没有的卖了,孩子就开始大哭大闹,你的脸色立即沉了下来孩子也不以为然,继续吵闹,你好声好气对孩子解释,孩子却哭得更大声了。
- 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用思维导图?
①用树形图练习孩子看脸色
回家后,让孩子画一个树型图,将各个情绪的表情贴在上面,并询问孩子妈妈刚才的面部表情是属于哪一个,当时的情绪状况时怎么样的。
让孩子认识到妈妈是生气了、还是无奈、还是伤心。
②用气泡图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表达情绪
让孩子在中间的圆圈里写上刚才发生的事,并在延伸出来的气泡里写出自己当时的情绪状况,比如是"难过""生气""嫉妒"还是为了"引起注意""任性"。
通过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明确自己当时的状况和需要,知道引发情绪失控的问题所在。
③用多流程图了解情绪触发的机制和解决方法
让孩子在中间的流程框里写下自己当时的情绪,然后在左边的方框里写出导致这种情绪的原因,是怪肯德基的冰淇淋卖完了吗?还是有其它原因,比如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妈妈平时没有陪伴到自己等等。
然后在右边的方框里写出处理方式,除了哭闹,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呢?比如换一种想吃的东西、买一个想要的玩具、买一本新绘本,或者就简单地散散步、唱唱歌。
通过多流程图让孩子了解情绪的起因和导致的结果,更进一步了解情绪触发的机制和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
|学以致用:如果小孩晚上闹脾气不肯睡怎么办?
在最后我们再用一个例子加深一下记忆:
如果你家小孩好几天晚上都要你催促着上床,但还总是闹脾气不肯睡,气得你恨不得狠狠地揍他一顿,碰到这种情况,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管理孩子的情绪呢?
- 用气泡图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情绪
仍是让孩子在中间的圆圈里写上事情(或者画图),然后在另外延伸出来的圆圈内写出自己当时的情绪状况:难过、伤心、故意引起注意等。
- 用多流程图让孩子明白情绪起因
很多时候孩子闹脾气并不是毫无理由的,因为他们还小,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他们会用自己的行为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
让孩子在中间的方框内写出自己当时的情绪,并在左边的方框里写明其中原因,有时候孩子闹脾气不肯睡觉,很有可能是在"控诉"家长白天没有陪他玩,在发泄对父母的想念,希望父母能再多陪陪他。
然后孩子可以在右边的方框里写出解决方式,比如明天和父母一起出去散散步,周末和父母一起去野餐,平时在家里主动和父母多谈谈心,让父母关注到自己。
同时通过这个图也能让家长明白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孩子闹脾气的起因。
- 用流程图提醒孩子下一步该做什么
比如就设定晚上按时睡觉这个主题,让孩子想想每天晚上需要做哪一些事,将他们一一标记出来,比如:完成作业、吃饭、看电视、读绘本、睡觉。
然后用箭头将这些事情串联起来,标示出来,让过程一目了然,贴在家里一处醒目的空白处,提醒孩子到什么点该做什么事,孩子就会有了约束,更有时间观念和意识,知道其他事情应该再睡觉之前说明白,做清楚。
思维导图和其他图标相似但又有明显地不同,虽然所有图标都是辅助学习的可视化的有效的工具,但是思维导图却有着独一无二包容性和科学性。
孩子的情绪失控、失常都是正常现象,但家长并不能因此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对自己情绪管理,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需求、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能真正认识自己情绪时,他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才能够健康发展,他才能真正地成长。
我是奶嘴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