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很多,两千多年前《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的《大学》,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经历代整理,现今我们能看到《大学》被分成了——总纲,和10章。我特别喜欢的是掌阅根据朱熹的《大学章句》编辑出的电子书《大学》。
这是掌阅公版图书库中一本,
《大学》总纲
第一段
我的一篇图文《确立「知止」的界标,独立认知历史》发布在头条号,百家号上。我就阐述了我个人对这段的理解。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 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修己治人”的学问。我认为字面的含义非常明白,没必要非得拔高。明德亲民,就是养德育人,止于至善,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好人。这就是中古代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真善美——是任何时代的中国人追求的境界。善—要达到至善,止于至善,古代大学教育目标非常明确。
个人如果养德修身,做社会需要的好人,有用的人,不也是如此吗?
知止,是我们在有限的人生中,界定好自己成长的界标,人就能—定,静,安,虑,得。
做事情的人,要明确自己具体可行的目标,有条不紊,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去实现目标。
这样做的人,就会越来越靠近天道自然境界,就会有丰富的收获,充盈的精神世界。
第二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今达到至善境界的中国人的远大抱负。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下格物的真功夫,就不能致知,知不至就是无知,这个知是经验,是知识,是技能,是感悟,是智慧。不格物必定无知,无知之人还谈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就是我用思维导图拆解《大学》开卷语的结果,自我理解和感悟。2022年12月31日晚八点半,第八次听了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很受启发。这次演讲的总主题就是—《这个思路有启发》。我为了和我一样方便阅读,我按演讲的八个部分进行分拆分享。
赞成罗振宇跨年演讲中讲的—去掉自己一切名词标签,只要一个动词:做事,让己做的事成为一个个作品,像微雕大师那样,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刻。
最近我正在学习使用Xmind这个国内最好用思维导图软件。我试着对我的华为Mate Book16笔记本电脑的功能进行拆解。今天我拆解了《大学》的开卷语。分享给喜欢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