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首发于公众号 快乐学习匠 转载请注明出处
寻找关键词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不要幻想一下子就精通,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和耐心。有时候,你会一下子找出最恰当的、足以概括大段内容的关键词。每当看到这个关键词,你就会想起它所代表的其他信息。但还有一些时候,尤其对于思维导图的初学者来说,你选择的关键词可能会在你回顾思维导图的时候让你困惑。你完全不明白这个所谓的关键词代表的意思。你甚至忘记了当初挑选它做关键词的原因。如果事情真的像我说的那样,不要气馁,这只是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重新找到那段信息,寻找一个新的关键词就可以了。
一旦你熟悉了寻找关键词的方法,就会迅速地迷上这个神奇的过程。当一篇数千字的课文被你压缩成只有数十字的关键词,而你又能轻而易举地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还原时,你将得到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当你养成了从课本和试题中挑选关键词的习惯后,你更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这意味着你将会以远超过以往的速度和质量进行学习。
2.关键词的整理
挑选关键词只是“理分支”的环节之一。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关键词不会在自己的脑门上贴着“二级分支”、“三级分支”之类的标签,自己寻找位置进入你的思维导图。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整理,才能把这些关键词以分支的形式画在一级分支的后面。
整理关键词的奥妙就隐藏在图4-7和图4-8中。
图4-7
图4-8
有的同学可能觉得纳闷:整理思维导图关键词和大树、树叶有什么关系?你先别急,请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幅图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通之处?
是的,树叶是大树的一部分。还有呢?对了,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树叶的脉络和大树非常相似。甚至,我们可以把叶脉看成是大树的缩小化。同样的现象我们在沙丘、河流以及云朵中也能看到。自然界存在这样一些事物,构成它们的部分其实就是整体的缩小化。思维导图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还记得我们怎样寻找出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关键词吗?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过程多次重复:即把每一个一级分支关键词作为中心,去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关键词,写在后面,作为二级分支;然后再以每一个二级分支关键词为中心,去寻找与这些二级分支直接相关的关键词,作为三级分支,以此类推……
在画分支的时候,我们不但要把关键词写出来,还要紧贴着这些词的下面画上线条。这些线条要确保本级关键词和其他级别的关键词紧密、直接地连在一起。比如,一级关键词下面的分支线条,就应该是一边与中心主题相连,另一边与二级关键词的线条下面相连。而二级关键词的线条则应该一边连着一级关键词下面的线条,另一边连着三级关键词的线条,以此类推。当你画好一张思维导图后,如果涂抹掉所有的关键词,这些线条应该形成一张连贯的、没有丝毫中断的网。
为了突出不同层级关键词的地位,我们还会设置不同关键词下面线条的粗细。其中,一级关键词的分支线条是最粗的——因为它们与思维导图主题的关联最密切。而二级分支则要相对细一些,层级越低,线条就越细,以显示它们在导图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与主题的关联程度。
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与同一分支相关的关键词数量过多,都直接与上一级分支相连,既无必要,也显臃肿。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减肥”,把最能代表这段话原意的关键词留下,那些辅助性的关键词要被舍弃。如果实在无法精简,就应该按照这些关键词的逻辑关系开展进一步的梳理。争取让每一个层级的关键词都能保持在一个很少的数目之内(这样做的道理,我们后面在技巧篇会提及)。
喜欢快乐学习匠的文章,请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可前往公众号 快乐学习匠 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