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上古神农氏衰落以后,各个部落之间相互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黄帝(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在阪泉之战中击败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的九黎部落,天下归服。

②颛顼:姬姓,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封地在高阳(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故号高阳氏。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

③帝喾:号高辛氏,当年改元为帝喾元年,深受百姓爱戴。他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与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人们都爱戴他,享寿100岁;死后葬于故地高辛,建有帝喾陵。

④挚:帝喾死后,作为帝喾的长子,继任部落首领帝位。公元前2176年-公元前2168年在位,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古城东南)。九年后,因不善于管理国家,禅位于弟弟尧。尧登基后,被封于高辛(今河南商丘睢阳区高辛镇)。

⑤尧:代帝挚为天子,都平阳。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在万国争雄的乱世,他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晚年,让位于舜。

⑥舜: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代尧治政期间,曾让位于尧的儿子丹朱。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

⑦禹: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为夏,分封丹朱(尧的儿子)于唐国,分封商均(舜的儿子)于虞国。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后人称为夏禹。他为人聪明机智,能吃苦耐劳,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

禹建立夏朝之后,一代代君王传承正如上结构图属实,直至桀(夏朝最后一位君王)

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是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表彰各自光明的德业。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号为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