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人也越来越懒,每天我都发现自己在懒癌的边缘徘徊。工作疲惫不堪,每天的事情到了大半夜都完不成,更不用说早睡早起让自己每天精力充沛了。没有了看书的时间,没有了自省的时间,我问自己,真的想要成为一个高效人士吗?

想成为高效人士的原因很简单,我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我想改变。既然有想要改变的思想,那么我就应该付出改变的行动。于是,这一本《高效能认识的思维导图》成为了我此时此刻阅读的一本书。

我知道思维导图,但是我的思维导图做得并不是很好;我想成为一个生活中的高效人士,虽然我一直一直都是低效率的存在。因此,《高效能认识的思维导图》这本书会告诉我一个什么样的思维导图方式,如何让我通过学习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都是我非常好奇的存在。

我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就是最基本的中间一个圆圈圈,然后几根分叉线分布出去,再然后一堆小圈圈。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我对思维导图的全部认知,看了《高效能认识的思维导图》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对思维导图的认识简直是太少了。

思维导图有9种套图模型,而我所知道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被称为之起泡型。在我以为我只知道一种起泡型思维导图的时候,我却发现其他的几种思维导图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简单的,比如树状型思维导图——我们公司会议PPT上,最常出现的就是这种了。

除了起泡型思维导图和树状型思维导图,其他的几种思维导图模型还有:圆圈型、双气泡型、流程型、因果关系型、时间轴导图、括号图以及桥型图。其实总的来说,不论是哪一种思维导图,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问题方式,也拥有着不同的图画技能,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以自己顺手为主才可以。

《高效能人士的思维导图》是这样说的: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整理工具,真正起到作用的是我们有这种认识和理念,然后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

所以说,思维导图是一个工具,他能够帮助我们整理出我们大脑中一团乱的思想,然后让我们抽丝剥茧的去寻找最高效的方式。因此,我们整理自己的工作时,应该建立一个规则意识,比如最基础的就是建立一个“物品用完之后归位”的意识。

我们可以学习《高效能人士的思维导图》里面提供的问题思考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首先列出需要整理的大项门类作为一级分枝;一级分枝下进行三个问题的思考,这个作为二级分支;然后我们再去寻找最好的方式,让自己一步一步成为高效能人士。

只有真正的需求,才能建立长久实施的规则,也只有真正去落实这些规则,我们才可以解决生活中会困扰自己、浪费时间的问题。

高效能人士。离不开时间的管理,而在思维导图里,这叫做时间整理。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但是高效能人士却能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来生活,这就是时间整理的结果。我们需要长期遵守时间管理的规则,我们还需要拥有每一日的时间整理。

时间都去哪了?为什么不经意间一天就过完了?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有此感想,所以针对时间管理的app也越来越多。我们在这些app里记录自己每日时间的行程,以此来确认自己的时间是否都是有效利用的,如果是那么我们总有一天会成为高效能人士,如果不是,那就需要看看自己浪费掉的时间在哪里。

思维导图也好,时间管理也罢,都是我们成为高效能人士的一个助力,最重要的还是看我们自己的个人行动。空有一句我想成为高效能人士却从来不付出行动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为高效能人士的。在这个人人都注重效率的时代,《高效能人士的思维导图》,讲述的可不仅仅是思维导图的制作,最重要的是,作为高效能人士,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获得什么样的思考问题方式,我们又能通过什么样的时间整理方式,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效化。

今天,你拖延症了吗?赶紧放下手机赶紧工作,早睡早起争取早日成为高效能人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