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读书丨陪你一起成长

愿我们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1

我曾经读过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认同时间是无法管理的,但是我们可以管理自己。

比如在每天早晨,吃掉最大的那只青蛙;比如在需要集中精力工作的时候,按下番茄钟;比如利用好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集中处理工作;比如用24枚金币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同样,我也认同碎片化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一些问题。但是我并不认同碎片化时间可以让一个人成为大师。

我认为深度知识才是这个时代的硬通货,只有专注地去学习某些东西才能让自己在某个领域脱颖而出。

2

2016年12月20日,在朋友圈看到“《博赞思维导图管理师认证班》与你相约杭州”的消息,文魁大脑俱乐部的袁文魁老师和王玉印老师讲述思维导图的课程。

当时正好准备去杭州约一个作者见面,加上我确实对思维导图的东西感兴趣,便决定从北京前往。

袁文魁老师是世界记忆大师,武汉文魁大脑俱乐部创始人。2009年至2016年共培养42位世界记忆大师和14位最强大脑选手,包括世界记忆总冠军王峰,最强大脑全球脑王陈智强,记忆大师李俊成、苏清波、胡小玲、郑爱强等。目前主要研究记忆法和思维导图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已出版《记忆魔法师》、《打造最强大脑》两本著作。

王玉印老师是中国大陆第二位得到英国博赞公司授权的思维导图注册讲师。

这次的课程,让我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了最专业的思维导图。

3

那么我想说说,这个课程我学到了什么?

从东尼·博赞讲述思维导图的起源,到思维导图的技法、心法,再加上思维模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思维导图的应用。

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的笔记是这样的。坦白说,我喜欢用大一点的笔记本,这样记录一些东西的时候,可以更好地看到知识的全局,以及层次和结构。

后来,王老师讲解完思维导图的技法,让我们描述我是谁。

我画出来是这样的。

当时画这幅图的时候,我是这么想的,我是周周,小船为舟,稀饭为粥,有饭吃,有地住,有可以承载的事业,也可以乘风破浪的梦想。

画完之后我是很满足,甚至有点小骄傲的。因为我第一次把自己这样可视化地分析出来,也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到底是谁。

只是后续我的队友的分享,让我目瞪口呆了,尤其是吕柯娇的分享。她的“我是谁”的思维导图,是一个女孩子,拉着行李箱去旅游,意为旅客;然后行李箱画成了喷壶的形式,喷出水来洒向地面的花朵,旅客浇花,吕柯娇,一下子就记住了。

当然还有我的队友刁刁,用了一只雕来诠释他的名字,而且,在他的人生中,他说他的理想就是有大房子,有车子,有给老婆买LV包的票子。

4

下午我的笔记是这样的

我自己当时对比上午的笔记,感觉自己原来记笔记的方式真的弱爆了,被思维导图的优点深深地吸引住了。

当然,在这里我也想说一下王老师一直强调的一件事,她说,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项目都适合思维导图,我们不能为了做思维导图而去做思维导图。

是的,思维导图要用在最适合她的地方。

5

第一天上完课,我的内心是这样的:

今天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思维导图,我特别感谢这次机会让我发现了平时被自己忽略的部分。关于自己的思维导图绘制,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心中重要的部分,值得珍惜的部分,坚守的部分,这些认识让我第一次可视化地,直观地认识了自己。


另外,开始着手画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学到了一些经验。这是我收获的另一部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课程为我揭开了思维导图的面纱,并让我为之着迷。希望自己以后结合自己出版的职业特质,更多地运用到读书中去。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把自己的所得分享给更多地人。


很开心和大家度过的时光~

6

第二天,袁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讲述了记忆法和思维导图的一些应用,也和我们分享了他做的思维导图。

看到他做的思维导图,我觉得,读一本书,也许不会忘记,就真的要那些抽象的文字和思维可视化。

那天上完课,我的内心是这样的

我觉得思维导图有一种魔力。从昨天上午做笔记时的混乱,到昨天下午尝试用思维导图梳理笔记,我感受到了自己笔记的整洁,有序,内容的逻辑。


同样地,我觉得思维导图,是我思维可视化地载体,可以直观地把我的想法呈现出来,甚至我今天尝试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我待处理的工作,都开始清晰。


1.特别感谢下午袁老师给我机会展示我自己的想法,这是我昨天思考“我是谁”之后,重新思考“我将成为谁”的又一个跨越。


2.我在这里绝对不是只学会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而是学会了自己人生的整理术。


3.同样地,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中心图画起来很费力,比如线条不够平滑,比如插图不够丰富。


4.我希望以后可以坚持把思维导图运用到读书和生活中去,不断视化自己的思维,让自己长成一棵树,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枝杈努力伸向天空,活得坚韧而自由。

7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袁老师给我们布置的团队任务,画一张思维导图来安排平安夜的活动。

最后,我们完成的思维导图是这样的。

坦白说,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能相信我们可以完成得这样好。但是我们真的完成了。

左一灵逸还是高三的小姑娘,正如袁老师形容她是“有灵气”的,她对自己的认识特别客观且准确,在这个年纪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很难得。而且,她跳舞十级,在整个过程中可爱且专业。

左二大白是我们的组长,学习的过程中,他的一些见地特别独特,思维逻辑特别清晰,让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向心力。

右二是刁刁,这次课程是他和他老婆一起来参加的,因为他们刚刚结婚,还给我们带了喜糖。整个上课的过程,刁刁都是非常积极的,最后刁刁获得了精英个人。

右一是柯娇,今年获得了“世界记忆大师”称号。感觉这次的课程,她一直是我们的引导者,让我们学到一些东西的时候,明确自己提升的空间。

我真的很感谢这个课程让我遇到他们。

8

上课回来后,身边好多朋友问我课程的事情,他们说我发的这些图有感染到他们。

只是当我说到课程费用是七千多的时候,他们觉得有点贵。

是的,我也觉得好贵,心好痛,但是我觉得值得。或者,是因为我付了钱,所以我必须让那堂课值得。

原来看到付费的时候,我曾经欷歔过,后来我看到万能的大熊在《格局逆袭:普通人的制胜之道》里有这么一句话:“为什么要养成付费的习惯,因为这是一种公平交易的心态。”

是的,我付了费用,但是我学到了知识,提升了格局,转变了思维方式,这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体验了完美的上课体验,遇到了投机的小伙伴。

9

杭州的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整个课程却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们需要每周交作业来练习,老师会给我们的思维导图做出点评,同样,我们也只有完成作业才能拿到证书。

所以,这个课程让我相信自己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会变成这个模块的佼佼者。因为这是系统学习知识的平台,也是让我研究一个类别最好的载体。

深度知识,才是这个时代的硬通货。《异类》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完美掌握某想复杂技能,就要一遍又一遍艰苦练习,而练习的时长必须达到一个最小临界量。事实上,研究者们就练习时长给出了一个神奇的临界量:10000小时。

我愿意试试,而且这条路刚刚开始。

如果你也是爱学习的小伙伴,我非常渴望和你交流,也愿意和你聊聊这次上课的一些事。

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kongmei01。

也可以识别下面的二维码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