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网友聊到,上海很多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思维导图,所以她也想马上让孩子学习思维导图,咨询我是否能进行一对一网上教学。

思维导图目前确实在国内很多学校都在使用,但是我还是认为对于幼儿园以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应该从八大思维图示法开始学,从易到难,再过渡到思维导图,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思维导图是一个思维工具,它的核心是发散思维以及聚合思维,经常使用它不会让孩子思维被应试教育固化。熟练使用后,可以用到语文、数学、英语、阅读、写作以及生活中。它能有效提高孩子学习效率,把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利用图像、色彩、线条、关键词来促进记忆,让左右脑协同作用。

八大思维图示法包括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树形图、桥型图、括号图。这些图示法作用都很大,但画起来相对简单,也很容易理解,更适合年级小点的孩子。

所以作为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可以暂缓下,让孩子从容易开始,再逐渐去加大难度,不能一上来就学难度大的心智图,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当然如果孩子已经小学三年级以上了,就完全可以直接学心智图。思维教育开发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早点学,肯定要比不学好

下面来看下思维导图是如何进行发散思维。和孩子多做点发散性游戏,会有助于孩子的思维开发。

做游戏的时候要先明白两点: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打破平面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孩子立体的思维能力。

比如给你一块砖头,你能想出多少个砖头的用途?

这时就需要进行多角度去思维问题,可以从大小、数量、材料、替代品、不同形态下、不同环境中等方面去琢磨,这样的答案才会多。

正如下面这个导图画出来的砖头的用途:

会不会很惊讶,一个砖头居然会有这么多用途。这就是发散性思维,利用思维导图这个软件就能更加方便地把自己的想法分类出来。

当然这种游戏还能这样玩:让孩子或者你大脑里面想一个物品,再让对方用推理的方式进行提问,直到答案被问出来为止。

这些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玩的亲子游戏,既增加了亲子关系,又锻炼了孩子的发散思维。

再来看看思维导图的收敛性思维。大脑本来就喜欢归类,喜欢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维导图就可以很好进行分类,在学习记忆中,可以用到这个功能,帮助记忆,毕竟同类别的信息比较容易记忆,而且由自己定义的分类就更容易记忆,并且采用关键词来记忆,思维会更清晰。

其实孩子在做自我介绍的导图,也利用了它的发散和收敛功能,比如这张自我介绍导图:

将自己从基本资料、爱好、性格、目标、梦想这么几类来阐述,也就是画出这么几个一级分支,然后去发散,在每个分支上分散出对应的内容,这样一个完整的“我”就跃然纸上了。

思维导图的功效有很多,在学习方面、增加记忆方面作用会更大,学好、用好它会让孩子的学习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