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画思维导图,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忍不住要来说一说。
事情是这样的,在我们晒出来自己画的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时,有个人说话了:为什么你们的思维导图都是一个样?都是树杈样子的,为什么不能来点多样性的,比如气泡图、流程图、树图之类的!
这让我突然很惊讶的发现,原来很多人对思维导图有很大的误解,即使是在学的人都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思维导图。
一、画思维导图的四大误区
1.流程图、气泡图、鱼骨图等逻辑图、概念图都不是思维导图
这种流程图、结蜘蛛图都不是思维导图
这才是思维导图
2.不是所有软件画出来的都是思维导图,很多只是结构图而已
这种软件版的思维导图最多只能称为思维简图
这才是电脑版的思维导图
3.思维导图不是美术课,不要追求好看
思维导图之所以要求图文并茂,是因为思维导图需要“全脑”协同思维,它是模拟大脑的思维过程,与大脑思维过程中神经元在大脑中爆炸性的寻求新的连接相一致。
全脑思维
神经元结构
只要思维导图真正反映了你的思维过程,激发了你不断的思考,它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所以说思维导图是个很个性化的思维工具,没有美丑之分。
简单的线条和图案就能画出完美的思维导图
4.画思维导图是为解决问题,不要为了画而画
现在流行教思维导图,各种课程里为了拉低难度,都是叫学员临摹给出的思维导图,然而这种为画思维导图而画的思维导图并不能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也不能锻炼提高你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个思维工具,掌握这个工具最好的方式是体验式,掌握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就某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去画一个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智慧之花
为什么说结构图、逻辑概念图、甚至好多软件画出来的都不是真正的思维导图呢?
思维导图的发明人托尼.博赞说,思维导图就像是思维的地图、是智慧之花。那么什么像花?发散的、有生命力的,有抓取,又有包裹性的才像是一朵花。它必须要有最基本的五个要素:
思维导图法则以及绘制方法(要素:来自东尼.博赞《思维导图》)
1.中心图:表明你的中心思想,目标,或者是你要解决的问题。中心图要求是整张纸的1/9或者1/12,不要太大或者太小;
2.分支:代表思维的方向和路径;
3.关键词:表示每个分支的思想内容;
4.关键图:用图形再现想法,增强记忆力,激发创造力;
5.颜色:丰富多彩的颜色提高注意力,激活大脑。
三、思维导图用于做自我介绍、记古诗、做笔记、做决策
思维导图可以运用于各个方面,在此仅做几个示范:
1. 思维导图做自我介绍
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做自我介绍?第一,在绘制过程中归纳整理可以进一步的了解自己,可以确定自己的方向。第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简单明了,给人深刻印象,让别人瞬间记住你。
2. 思维导图做记古诗
有时候觉得无论如何都记不住,教孩子学时,孩子也觉得很枯燥不愿意学!绘制诗词思维导图笔,运用结构和图标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步骤:
针对自己选择的古诗,找到一个符合题意的中心图案,自己想不出来的话可以百度搜索
2、一句诗一个一级分支
3、提取每句诗的关键词
4、加上关键图,帮助记忆。
5、.图上色彩,激活大脑
6.、定期复习:重复5遍形成长期记忆,第1遍:你第一次了解它的时候;第2遍:1天以后;第3遍:1周后;第4遍:1个月后;第5遍:3-6个月后;
3. 思维导图做课程笔记
课程笔记主要有两种形式:现场思维导图笔记,二次创作思维导图笔记
听了一堂关于如何用思维导图做决策的课,将这节课的内容用一张思维导图做笔记,定期复习,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弄清楚整节课的框架
每个小节的重点内容,重点之下又有哪些具体的点
能合并的要合并,可以扩展的尽量扩展。
刚开始绘制时速度比较慢,但是经过练习能越来越快。
4. 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可以分三个层次,根据全书目录章节画思维导图笔记;针对比较长和难懂的书,除了要掌握主题和框架外,还要就每一章的内容分别做详细的笔记; 最后,为完成同一主题,可能还需要阅读不同的书,创造一个讨论的主题和情景,并最终用一张思维导图画下来。
用思维导图记笔记的关键是要根据材料设定框架、提取关键词、画出关键图。记笔记就是一个整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整、记忆和创造的过程。
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一再强调要将纸张横放,这是因为符合人眼的结构,能有效拓宽视野。同样要求图文并茂、色彩多样、发散的结构……都是基于博赞先生对大脑以及心理学的深入学习和利用,只有遵守这些思维导图的绘制规则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作用,充分使用好我们的大脑,激发大脑潜力,增强学习、记忆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