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
八年级物理课堂同步知识点与思维导图(人教版)
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点
■知识点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1)“硬棒”泛指有一定长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2)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间,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用“F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用“F2”表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
”表示;(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
”表示。
注意: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知识拓展一】杠杆作图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
⑵ 延长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 画力臂(实线双箭头,过支点垂直于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 标力臂。
【知识拓展二】杠杆五要素的理解
(1)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在外力的作用下不能变形。例如:撬棒、跷跷板、抽水机、手柄等。
(2)定义中的力,是指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且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但动力和阻力不一定相反。
(3)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而不是平动。
(4)不论动力和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作用于杠杆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5)阻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与动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相反。
(6)不可把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作为动力臂,或把从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作为阻力臂。
【知识拓展三】杠杆支点的辨别方法
支点是相对于杠杆不动的点,但支点一定在杠杆上,支点不一定与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也不一定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若让力的作用线恰好过支点,则力臂是零,这个力不能使杠杆转动。
■知识点二:杠杆作图
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根据题意先确定支点O;
(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延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某点转动,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愿望是将石头翘起,则人应向下用力,画出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这个力F1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用“F2”表示如图乙所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明相应的“l1”“l2”, “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丙所示。
甲 | 乙 | 丙 |
■知识点三: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图(4) | 图(5) |
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5)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这样就可以由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力臂实物大小了,而图(4)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读力臂的数值就没有图(5)方便。由此,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我们才能够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本实验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螺母。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知识拓展】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验证。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刻度的杠杆、钩码。
【实验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实验步骤】一、组装、调节杠杆,使横梁平衡(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二、用细线在左右两端悬挂数量不同的钩码,左为动力,右为阻力。固定动力臂和动力不变,选取适当的阻力(钩码个数),移动阻力位置,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并计入表格。
三、重复上述步骤两次(要求每次必须改变动力和动力臂),并计入表格。
四、分别计算每次试验的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填入表格。
五、实验表格
次数 | 动力 | 动力臂 | 动力×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 阻力×阻力臂 |
1 | ||||||
2 | ||||||
3 |
六、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考查内容
考查方向 | 解答思路 |
试验前杠杆不平衡应如何调节 | 调节两端平衡螺母 |
横梁不在水平位置,左端翘起 | 平衡螺母左移 |
杠杆的支点在中间位置目的 | 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影响 |
两侧挂上钩码后判断是否平衡 | 根据平衡条件判断 |
力或力臂的计算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
■知识点四:杠杆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使用时可省力(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却费了距离(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并且比不使用杠杆,力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移动的距离大)。
2.费力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使用费力杠杆时虽然费了力(动力大于阻力),但却省距离(可使动力作用点比阻力作用点少移动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则平衡时F1=F2,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时不存在的。
【知识拓展】杠杆应用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