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接触这些图表,从西方人那里学来。

十多年后,察觉这些图表还是有些理论问题需要弥补。

那么再往前发展,这类图表该是什么样呢?从老七法到新七法,问题还在。苦无思路之余,试探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一点启发。却赫然发现另外一个问题,这些图表都是哪来的?怎么来的?

简单的鱼刺图

鱼刺图,又称特性要因图、因果图等,是产品管理或者企业管理中使用的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鱼刺图

通常的介绍是:鱼骨图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1952年发明的。

分形的五行图的立体表达的二维投影就是鱼刺图

古代的五行图

这是五行图。如果简化一下,“不考虑”相生相克的关系,也就是不考虑五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或者关系,那么五行就可以推导出鱼刺图来。表达形象上有点不同而已。

五行两阶分形的立体表达

这是五行的两阶分形的立体表达之一。头条独家首发。这图以前没有,这仅仅是古人五行数理中的数兼容的其中一种表达的可视化而已。

把这图放躺下,再从三维投影到二维,就是鱼刺图了。

五行不仅仅是两阶分形,而且古人不仅考虑了同层次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联,还是多层次的分形考虑。这在这个图中,为了简化并未表达出来。

雷达图是鱼刺图的定量化表达

将这种思考,如果定量化考虑以后,加上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每个影响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是线性的,那么雷达图也就出来了。通常使用中,这个前提条件往往被人忽视,那么有空看看混沌数学,便知道一旦疏漏这个条件,错误在哪里了。

对于一个混沌体系,雷达图毫无实际意义!而与人有关的因素,很多是具有混沌体系特征的。一些应用将雷达图用于对人的一些性质的评估,那么只要有一个要素是具有混沌性的,从数理角度而言,就是存在错误的使用方法。

雷达图

鱼刺图促生脑图

通常使用鱼刺图等图表,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禁锢于五个因素中。也就是因果分析的时候,将主要影响因素的个数禁锢为五个。如果一件事情足够复杂,具有多个同权重级别的影响因素也是正常的,不会正好都是五个,可多可少。

为了解决上述这种数理问题,自然会产生了脑图这种方法。

脑图

现在西方一般说是英国人托尼·博赞上世纪发明的脑图,之后传入中国。

而笔者居然是在《洪范九畴》中看到了脑图。

《尚书·洪范》夏禹提出的治理国家必须遵循的9条大法。据说是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灭殷后,殷遗臣箕子与周武王论述天人关系时提到的。

洪范九畴

是这种图表很穿越?还是西方继承发扬了东方的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这事自己考虑吧。

这种图表的表达方式已经是当时世界领先的脑图模式了。只是领先的太久了,也就几乎被遗忘了。

就像发明火药之后,先人开始搞烟花;火药传到西方,西方开始研究火器。可惜这东西,后来被用于搞迷信,也就快要失传了。

古代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的西方文化,或有启发,这个启发不见得是照搬照抄的,而且也得看用途!

一件事情的分析是否适合使用鱼刺图类图表,需要至少先考虑几个主要因素:

一、这个结果是否是简单的线性逻辑关系。混沌、随机体系的分析,这东西没用。反倒会造成线性逻辑的禁锢,因为这时候需要非线性的逻辑。

二、各个要素是否是同权重级别的。影响因素需要考虑权重层级,否则西瓜、芝麻一把抓,乱套!权重层级的分类,可以利用层别法来设定分析比较要素的权重。

三、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或者说影响是否可以忽略。如果象五行一样的要素,各要素之间还有影响,鱼刺图、雷达图、脑图就都不能胜任了。问题是:现实中的影响因素不产生相互影响的情况存在吗?不存在!也就是只有这种相互影响很小,且可以被忽略,这种前提情况下,才可使用这类图表。那么,马克思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性就给丢了。

四、是否存在小概率事件或者小权重等级的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结果。也就是与普遍性对应的特殊性问题。我们用层级法对影响要素进行了权重分析,小的影响因素也就自然被省略掉。但是,例如:病毒一百年前才被发现,但是病毒这种特殊因素,虽然感觉很小,但其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这个结果。这个小因素古人因为不知道忽略了,现代人知道,这东西虽小,但影响权重实际很大。军事上,擒贼先擒王,也是对这种逻辑的不完善的补充。经济上,企业的人机料法环都没问题,但资金链断了,多大的公司也一样倒闭!

五、是否存在非线性的因素。这类图表的使用,因素与结果之间,是要求是线性逻辑的这个前提条件的。第一点已经说明。各要素的数学性质也需是线性的,同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也必须是线性关系的,同时是数学性质是相同的。否则,这类图表方法的使用均会造成分析错误。这一点在使用中通常被忽视。因为外国的老师没这么教过。原因依然是:这个系统可能是混沌的或者随机的。

混沌数学的蝴蝶效应

2、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鱼刺图体现不出来。

或者在思考中,忽略了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质量体系通常说的人机料法环,通常被分别单独考虑,而忽视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五行提供了一种五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太极提供了一种两个要素相互影响的表达方式。

看着鱼刺图,多想一个维度,想想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有助于正确的判断。

3、需先确认问题是线性逻辑问题还是混沌或者概率等非线性的问题。

4、永远要考虑是否还差一个没想到的因素但可能会影响结果。

因为特殊性或者小概率发生的因素如果对全局有影响,通常会未想到或者被主观忽视。结果就会出现非线性逻辑的平地上被绊个跟头的问题。

5、对于鱼刺图、脑图,结果是否是一个结果?

如果是两个或多个结果,那就是多个结果。不要被一个结果的方法所禁锢。一道数学题,有时候会有很多解。

6、多个要素中,只要有一个要素是非线性性质的,或者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简单线性关系或是非线性关系,雷达图的面积这种直观表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无论鱼刺图、雷达图、脑图都并非是终极数理使用工具或者说方法,尚有数理问题并未解决,导致利用这些工具形成的逻辑判断失效。这些东西从西方传过来,没人告诉你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自己琢磨,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即然这些东西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产生的数理方法,那么,我们还可以继续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启发,以弥补这些方法的使用漏洞。

例如,对于古代的五行数理兼容的数理内容即便是各个侧面的功能的方式来表达,这几种图表方式,也依然并不圆满。数学原因在于,天文学的四体问题,现在数学尚未攻克,就别说五行的五个要素的相互影响的数学表达了。

因此无论是鱼刺图,还是脑图、雷达图,仅仅是一种线性逻辑的简单思考方法,对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有意义,可以借鉴。但对于解决复杂问题或者与人性有关(存在非线性的数学拟合问题)、与混沌、随机体系有关的问题,不要被方法所禁锢,所迷惑,而且还要考虑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同时,不要太自负,集思广益也许更好,因为我们不能确认是否遗漏了一个或几个对结果有关键影响的因素。万无一失是人文化的理想态的表达,实现并不容易。

特殊声明:以上思考,对于考试,不建议使用。以你的老师的标准答案为准,小心你的分数。但对于现实应用,我们要考虑这三种方法的局限性以及理论方法存在的软肋。

脑图方法的扩展及使用注意事项

基于五行数理文化的启发,我们需要使用带有权重(热度分析,不同过渡色表达)、联系性(太极启发,互相影响因素)、非预期性(思考具有非线性情况的问题)因素的扩展脑图来分析解决复杂问题。

方法通常是用来借鉴的,不是用来禁锢的。

当然,如果这是一种什么标准,或者什么规范,那么这种禁锢就得需要被动接受,大家一起错,就有倾向性的偏差,也可能是一种相对倾向性的“酷似正确”比较。而你使用笔者这种所谓的正确的思考方法,会影响这种倾向性比较。那么,你会被孤立。这也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羊群效应。

但对于文化的发展来讲,羊群效应没有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数理模型的启发

传统文化,对于各种数量的相关要素,提供了一些数理思考的方法。

太极:两个主要要素相互影响的动态表达

先天八卦: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的静态表达

后天八卦: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的动态表达

64卦:四个要素相互影响的静态或动态表达

五行:五个要素相互影响的静态或动态表达

古人采取了兼容数理人文表达的方式;现在西方的数学采取了数学方法的单独功能的表达,但明显并不完善。

以上几种古代的数理方法,都具有分形要素动态影响的表达。

五行脑图

利用如上图的这种分析方式,可以解决因素权重分级的表达、因素间的互相关连、一个因素对别的因素的影响以及对结果的影响的综合表达。

这是二维的效果,如果能画出3d效果,会更好看一些,也就是更可视化一些。这种脑图,更接近实际的线性关联,仅供参考。

这种脑图,建议命名为五行脑图。笔者不敢说这是笔者的发明,这都是古人的思考获得的启发。古人的分形是分形特点的表达,需要立体维度的表达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即便这样,也并未解决混沌体系、概率体系的数学拟合分析,因为这类体系的数学拟合是非线性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