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问西东》里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出身富裕,17岁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清华、北大、南开的合并建校,进入西南联大。
在联大期间,他看到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决然的从军,当了飞行员。每次驾机训练时他都会把食物带给饥饿的孩子们,在一次与日军的战斗中义无反顾地开着飞机撞向了敌舰,壮烈牺牲。
电影让大家记住了那个阳光帅气、心怀大爱的沈光耀,也知道了这所在历史上堪称奇迹的战地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大学只存在了八年零十一个月,却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成就了至今为止无法超越的传奇。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曾祺先生曾经就读于联大的中国文学系,他曾这样说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母校: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
时代远去,我们只能仰望和感叹,大师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却以文字的形式永久留存。
《西南联大文学课》这本书里收录了朱自清、游国恩、罗庸、萧涤非、闻一多、浦江清六位先生的课堂讲义,以及在各自擅长方面的权威研究。
庆幸有这些精神财富,我们得以和大师“同堂”。在他们的传授中,感受中国文学的精髓,思考文学对于时代发展及个人生活的意义。
01 贯穿整条历史长河的文学演变史
这本书收录的文章跨越了很长的历史,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五代、最后讲到宋元明清,基本上涵盖了所有重要的历史进程。
整本书从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讲起,由无字歌谣到记录成诗。
在先秦两汉文学里,我们能看到百家争鸣中的重要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的发展史,看到屈原的远大抱负及悲惨境况,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史记》,为后世留下了最可贵的文学财富。
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里,我们能看到最有代表性的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每个人的文学成就,还有我们熟知的陶渊明的故事,进而引申到在乱世年代文人的抱负无处施展,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形成的山水文学。
在隋唐五代文学里,我们能看到盛唐时期唐诗的百花齐放,以及李白、杜甫、孟浩然这些代表性的诗人的生平故事,还有晚唐时期随着朝代的分裂,藩镇割据,文学作品演变为消极,或仿照魏晋时期文人试图隐居的风格。
在宋元明清的文学里,我们能看到“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的故事,以及《窦娥冤》和《西厢记》的作品意义,还有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解析。
整本书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进行排列,从中我们能读到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演变,而且对每个朝代最突出的文学成就都能有所了解。
02 文章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联大的每个老师讲课都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这就不得不提到西南联大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自由。
一位曾在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国讲学,美国人问他: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
这位教授是如何回应美国人的呢?两个字:自由。
这个自由有三方面,第一老师讲课有充分的自由和强烈的个人风格,用汪曾祺先生的话说“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比如闻一多先生的课堂是可以抽烟的,他在西南联大开设了近10门课,包括“诗经”“楚辞”“周易”“唐诗”等,因为学过戏剧,朗诵的时候声情并茂,把同学都带入到文学所营造的氛围当中。
这本书收录的闻一多先生的讲义当中,我们能看到他的博闻强识,西方文学和美术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当中。汪曾祺先生曾说“能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
第二学生听课也有充分的自由,除了修满必要的学分之外,可以旁听任何老师的课程。
闻一多先生教的古代神话,非常的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尽管没有学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的穿过整个昆明城,就为听闻一多先生讲课。
第三学风自由,老师同样也是学生,学生也可当老师。
“你有学问,我就听你的课,不觉得这有什么丢人”,所以很多老师也会去别的院系学习课程,比如很多很有名的教授都会去听唐立厂先生的“说文解字”,浓厚的学习氛围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惺惺相惜。
在这样浓重的学习氛围之下,虽然环境险恶,生活艰苦,但老师和学生们依然意气风发,心中怀有着炙热的爱与理想。
03 读文学对我们的意义
很多人说现在读文学已经没什么用,每个人都为了更好的生活拼命地往前跑,文学不能让你赚钱,带不给你实际的意义,那读来干嘛呢?
在我看来,我们浑浑噩噩、忙忙碌碌地被生活、被人潮推着往前走,你一定也会有夜半或者梦醒时分,会突然问自己,我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你总会有追问人生意义的时刻,这个时候文学会给你意义。
就像闻一多先生在讲杜甫的时候,提到了“我们的生活如今真的是太放纵了,太夸妄了、太杳小了、太龌龊了,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杜甫。”
不能忘记在国家衰亡、风雨飘零之际,诗人所怀有的悲天悯人之心以及家国情怀,“思其高曾,愿睹其景”,杜甫的故事一直鞭策着他。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很多时候你学的越多,反而越焦虑,你怀疑自己学这么多有什么意义,而不学,你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文学的意义,就是填补你内心的这一份空虚,让你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再一味地盲从,这些流传千古的故事,会激发你对生活更多的思考。
生活不在别处,而在自己的内心,如何生活,如果你在现实中找不到答案,文学会带给你方向。
写在最后
电影《无问西东》里,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因为教官的一句话被打动,毅然地走出人群,决定当一名飞行员。这句话是“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无畏、正义和同情。”
也许我们在被时代追赶、与生活厮杀、追求完美的路上,稍微地停一停脚步,看一看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再次上路追逐的时候,内心会怀有慈悲,会更笃定和从容。
欢迎关注@夕屿读书,创办四点伴读读书成长营,慈怀讲书人,讲书稿签约作者,出版社合作书评人,阅读推广人,全职妈妈。
年读书100本+,读书输出20万+,加入我的“四点伴读读书成长营”,带你一起高效读书。
私信“思维导图”,获取8本书的思维导图,帮助你快速了解经典好书的精华内容;
私信“读书卡片”,获取18张关于个人成长类图书的知识卡片,拿来即用;
私信“讲书稿”,获取千万粉丝讲书平台讲书样稿以及讲书稿写作精华与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