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百集纪录片,第18集【秦始皇统一六国】思维导图:
一、嬴政统一六国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薨,13岁的嬴政即位,吕不韦控制朝政大事。此后一段时间,朝政大权转移到嫪毐手中,嫪毐发动叛乱,嬴政迅速组织兵力,平定叛乱,车裂嫪毐,罢免举荐嫪毐的吕不韦并将其放逐到巴蜀。嬴政顺利铲除两大势力集团,牢牢掌握朝政大权。
在军事上,秦国继续推行军功爵制,极大增强军事国力。
在内政上,秦国坚定不移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在外交上,通过各种军事外交活动,不断兼并周围弱小国家,扩张领土。
在人才上,重用六国客卿。一个叫郑国的韩国人来到秦国建造郑国渠,郑国本意是修建人工河流来疲秦。秦王发现了韩国的阴谋,下逐客令。李斯上《谏逐客书》,说服嬴政废除逐客令,允许各国人才留在秦国。嬴政也没有让郑国回去,成功修建郑国渠。
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公元前228年,灭赵国;公元前225年,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灭燕国;公元前221年,灭齐国,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分立,割据混战,生灵涂炭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嬴政完成了中华大地由万邦到统一的历史使命。
二、巩固统治
1.开疆拓土。嬴政完成统一六国后,继续开疆拓土,公元前218年,发动征服岭南越族的大征,公元前215年命大将军蒙恬北征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2.修长城。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管理,在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万里长城,巩固了秦国北方边地。两千年来,长城有效防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内地居民的侵扰,使百姓安居乐业,明朝对长城进行整修重建。
3.修直道。秦直道可以说是秦朝的高速公路,是一条重要的军事道路。
4.修驰道。驰道是从首都咸阳到全国各地的道路。秦始皇以都城咸阳为中心,建立起那时最发达的交通网络。驰道促进了物资的交流和商业发展,为军队和人员的快速运输提供便利,提高了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能力。
5.公卿制。秦国的官僚制度是公卿制,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6.郡县制。秦国实行郡县制,设郡守、郡尉、郡监,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郡下设县,县里设县令(县长)、县尉、县丞;县下设乡、里、亭(治安组织)。
7.统一文化。实行书同文,统一和简化全国文字,命李斯以战国时秦国通用的小篆为基础,加以规范,推广秦隶。隶书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有助于文化普及和各地文化交流,对中华文化的长期认同产生了长远影响
8.统一经济
(1)统一度量衡
(2)改革币制,废止六国货币,推行秦的半两钱,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
统一版图只是统一的第一步,统一文化和经济才是真正得到统一,才能建立起一个有稳定根基的统一的中华帝国。
三、秦朝的覆灭
秦始皇也追求现实的享乐,同时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消耗巨大。对外大肆兴兵,对内大兴土木,让初生的帝国危机四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秦始皇写信让扶苏继承帝位,信被赵高扣下。赵高是胡亥师傅,赵高想立胡亥为帝,七月,秦始皇病死,享年49岁。赵高胁迫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为秦二世。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因耽误行期,按照秦律,误期当斩,便揭竿而起。反秦起义迅速遍及全国。
207年,赵高逼迫秦二世自杀,立秦二世侄子子婴,去皇帝号,改称秦王。子婴杀死赵高,次年十月,刘邦攻陷武关,子婴投降。秦朝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