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结构化是指将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体系。

关于结构,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梳理得很详细,如果需要了解,可以翻看《知识整理魔法卡》全合集的文章。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也大致有了知道整理的思路,现在我将知识结构化的知识作细化拆解。

一、使用工具建立初步结构大纲

想要建立结构大纲,首先你要知道你的大纲方向。如果你没有方向,所有知识都希望可以被整理,那你会被零乱又海量的信息淹没,无所适从。

大风方向与你的主题有关,主题你的需求有关,你的需求与你的认知有关。当我们翻起一本书,看到自己的笔记,都能找到相关的主题,比如:这本书是讲什么,书名可以知道;笔记记录了什么,看多几行就有了概念。

但因为信息是零乱的,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工具帮我们将主题信息串联起来,有人会使用思维导图、幕布、脑图等工具,只要你会用,能作图的工具就行。

我更习惯于用笔画于纸上,一张白纸任由我驰骋,享受当中的随心所欲,是挺不错的选择。

通过工具,建立自己的主题结构大纲。

二、梳理知识整理的结构框架

整理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要整理什么,了解一个复杂的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结构体系是需要多个维度的内容,这些维度就构成了我们的整理框架。

所以整理之前,头脑一定要有大概的结构大纲,否则容易出现盲人摸象。整理一个主题或领域的框架,一般涉及到5个维度:

1.基础理论,如概念、定义、数据等

2.进展情况,大多数主题的产生,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现在到了哪个阶段,是最需要了解的,比如结构化知识的最新进展如何?

3.相应专家学者,整理知识体系不能成为井底之蛙,只有去吸收更多人的知识,观点和成就,你才会更理解你的主题内容。

4.实践案例,一切纸上谈兵的都是空想,知识体系少了案例就没法形成闭环,永远悬在半空,搜集身边的案例或过往实践补充。

5.延伸主题,任何主题都不是独立的,它肯定会有其它相关联的主题知识,试着找出关联的主题,会更有利于你的结构体系建立。

三、梳理结构化信息的核心

按照5个维度进行结构梳理后,最后还需要进行最核心的一步,即“为我所用”,怎么样梳理才能“为我所用”呢?

首先,区分是什么。知道是什么才能开路。

其次,弄清楚如何去做。知识体系中关键步骤之一即是流程、步骤,这些是教会你怎么做才能达成。

再次,思考在什么时候用。盲目使用方法,是最愚蠢的,只有在自己需要或他人需要时,恰好在用,才更容易验证“如何做”的准确度。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明白为什么要用或不用。按部就班大多数人都会,但反向思考是少人做的行为,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因此,有用的时候,必然会有不能用的时候。

知识整理结构化,做好了看起来很简单,但自己真正动手做却不是一件易事,就像建房子,看着四方四正,似乎人人都会,但让你画出来,却难以把立体的事物变成平面化,知识整理也一样,想让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是需要刻意练习和下苦功夫的。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