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岁多了,能不能顺利上幼儿园?”

“孩子在机构干预效果挺好的了,能送幼儿园了吗?”

“上幼儿园和别的孩子玩不到一块怎么办?”

孩子能不能上幼儿园,什么时候上幼儿园一直都是家长们纠结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也强调过很多次了:没有该上幼儿园的年纪,只有该上幼儿园的能力。

那么孩子融入幼儿园这样一个大的集体具体需要哪些能力呢?孩子入园之前需要准备的“技能包”,我们大致分为两大类:必备技能和加分技能。

必备技能是孩子入园的基础,如果孩子还不能持续地展现出这些技能,我们并不建议家长匆忙地把孩子推入集体生活中。而加分技能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并且孩子能够在集体中持续提升这些能力。

关于星宝入园前的能力培养,我们的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小小神经元CTO——吴老师给出了专业的分析。

指导专家

吴老师

■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育学硕士

■ 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

■ 小小神经元家庭干预CTO

一、必备技能

必备技能是孩子入园的基础。如果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前还不能听懂简单指令、没有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等等,那么孩子在幼儿园肯定会不适应,我们也是非常不放心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入园前培养孩子以下几方面的必备技能:

■ 听指令的能力:幼儿园里老师要同时顾及二三十个孩子,一般都会统一发出指令。所以需要孩子听到老师的指令后,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进行某项活动。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会发布关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指令,例如,“大家去排队了”“我们要睡觉啦”“我们去上厕所啦”。只有孩子理解并执行指令,才能够融入集体活动。

■ 情绪和行为控制的能力:孩子在幼儿园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互动,难免也会有闹矛盾的时候,这就需要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不会莫名地哭闹,更不会做出伤害自己或者其他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例如打人、咬人、挠人等。)

■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在幼儿园虽然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但是他们还是要能够做到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穿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自理。例如吃饭,就需要孩子能够较好地使用勺子;上厕所,就需要孩子自己穿脱裤子等。

二、加分技能

加分技能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并且加分技能的掌握能使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新技能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那么他的语言、认知等能力自然而然会有所提高。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与其他小朋友们玩成一片时,自然能通过模仿同伴学习到更多新的技能,而这些都是我们期待看到的。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以下几方面的加分技能:

■ 面对不感兴趣的活动时自我调节及顺应集体的能力:幼儿园中老师一定不会像平时在机构一对一上课那样,创设的都是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并且给予非常密集的关注和强化。当孩子对某项活动不感兴趣时会想要逃避、自己一个人玩甚至出现问题行为,这都是我们不想看见的。

那么就需要培养孩子面对不是很感兴趣的活动时,能够自我调节并配合团体行为。例如,孩子觉得画画不是很有趣,但是看见其他小伙伴都拿着笔在涂涂画画,他也能随意涂鸦,而不是撒泼打滚,完全不配合。

■ 社交能力:一般最基本的社交能力有眼神交流、联合注意力、社交主动性、语言及非语言沟通能力等等。

在幼儿园孩子除了上课,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此时社交能力就更为重要了。例如,看见其他小朋友会不会打招呼,能不能加入他人的游戏,能不能和别人交朋友等等。

■ 较长时间维持注意力的能力:在幼儿园每天都有规定的课程内容需要孩子学习和完成,那么对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有一定的要求。孩子只有保持注意力集中,才能跟随老师的指令,完成教学活动。

不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它和孩子的年龄、孩子的兴趣点、孩子内在动机等息息相关,所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关于注意力的培养,家长们可以看之前的相关解答。()

培养好上述各方面的能力能为孩子进入幼儿园打好基础,但更常见的情况是,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环境的变化、规则的加入、技能泛化不充分等原因,导致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无法发挥。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能力的时候,既要加强日常生活中的练习,也要注意在不同的场景中泛化。

三、如何准备“技能包”?

一、绘本阅读法:我们可以利用绘本、社交故事、视频等形式帮助孩子学习和掌握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技巧。家长可以选购“幼儿园”相关主题的绘本来和孩子一起阅读。例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读《幼儿园里守规则》《爱上幼儿园》《我想和你交朋友》这些绘本。

在亲子绘本共读中,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讲解绘本让孩子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流程、每天会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园中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等等,突出讲解交朋友时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

二、视觉提示法:视觉提示法是在融合环境中常用的辅助孩子更自主完成任务的方法之一。它的具体操作是将一些复杂活动的步骤进行分解,并通过图片或符号等视觉信号提示孩子完成。

我们可以巧妙运用“视觉提示卡”,把每一个步骤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来帮助孩子理解、记忆。例如我们把幼儿园的一日流程,包括上厕所、穿衣服、洗手、玩游戏等活动,以“视觉提示卡”的形式分步骤呈现,带着孩子在家里多多练习。

小小神经元如厕训练视觉提示卡

三、家庭模拟法: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家长可以在家里和孩子模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场景。例如,我们可以和孩子在家里模拟交朋友的场景,帮助孩子理解社交常识和社交规则。通过互动的方式也能有效帮助孩子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打招呼、加入他人游戏、分享玩具等。

家长还可以扮演老师,和孩子进行“上课模拟”,模拟举手、提问回答等等,在模拟的过程中,当孩子正确使用社交技巧时,我们要给予热烈的表扬和回应。

四、技能泛化法:技能泛化是指孩子学习了某一个技能后能够长期掌握,并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也能够展现相应的技能。当家长在家中和孩子进行多次技能练习后,可以再找一些其他“陌生人”,来帮助孩子泛化掌握的技能。

例如我们想让孩子学会分享玩具,可以先引入孩子周围其他比较熟悉的人(如同龄好朋友、家庭中其他的亲属等)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再多带孩子去公园、广场等场所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看看孩子能不能把之前在家练习的技能正确运用。


四、如何有效进行家校沟通?

孩子顺利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家长除了要培养孩子自身的能力,还要尽可能争取老师的帮助。

家长要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毕竟孩子在幼儿园时,老师是最能及时提供帮助的人。例如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就可以和老师沟通,提前告知老师孩子当前的能力发展水平、喜欢的强化物等,支持老师更好地和孩子建立关系,做好搭配。

我们的优秀学员土豆妈妈在上次分享时就有提到,在土豆三岁半上幼儿园时,妈妈给老师们准备了一张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上是土豆的一些基本情况,主要是他的语言能力、自理能力、大运动情况、饮食喜好、睡眠、情绪问题、爱好以及最重要的——他的底线。例如,当时土豆自己玩玩具时是不可以让其他小朋友去碰的。这个图可以帮助老师更清晰地了解土豆,知道他的需求,和他的某一行为出现后是想干什么。

后来有一次,土豆妈妈和老师交流时,老师说这个思维导图让土豆从一开始就获得了老师更多的关注。

在孩子入园前,我们要尽可能丰富孩子“技能包”的内容,夯实各项必备技能,争取更多的加分技能,为孩子在幼儿园自在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当然我们也要相信孩子,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有了之前的能力培养和老师的耐心教导,在幼儿园这样天然的集体环境中,他们能够被激发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