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用一幅画来记录一本书,一件事情,一年的生活吗,现在我才知道,我们的笔记可以不仅仅是一行行枯燥的文字,还可以变得有趣,好看,吸引眼球。
《画笔记》这本书简单通俗易懂,里面穿插很多图画,将读书转化成看画,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思。书中作者详细的介绍了IMAGE五步法,拆解视觉笔记的流程,很适合刚接触的新手使用。
作者一休认证视觉引导师, 原迅雷资深设计师,曾为阿里巴巴、南方电网、华为、Tedx、TCL、唯品会、健合集团、深圳图书馆等定制视觉类课程。
一、通过对比手法的使用,将视觉笔记写的更加立体
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把相似却又不同的事物归纳在一起,进行比照,或者将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画笔记》的作者将视觉笔记和思维导图,手账进行对比,让我们明白,思维导图更注重的是内容的梳理和逻辑的归类,图像并不是必须的,而手账是各种风格的图文结合,更多的是自我表达,对笔记进行美化。
视觉笔记中的文字和图像需要高度融合,要求比较高,图像是文字的表达和延伸,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这句诗里面,“黑”和“明”进行对比,互相映衬,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象。黑压压的乌云笼罩头顶,江面、地上、小路、树枝全都黑漆漆的,分辨不出,唯有江船上的点点灯火,忽明忽暗。
杜甫当时写这首诗跟他的生活环境也有关系,两年之前,一直过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日子,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定居在成都,才有了大量的时间来观察平常之景,他亲自耕作,与花草对话,写出了许多歌颂自然景物的诗篇。
二、通过拆解的方式,让读者更易于理解
1、流程拆解
作者用特有的画画逻辑思维,将笔记分为5步,分别是归纳信息、选择构图、添加文字、设计图像、强调重点。
DIKW体系是一个四层的金字塔结构,从下往上分别为数据、信息、知识及智慧,无论我们读过的书、听过的课如果不经过处理,只能被当做原始素材束之高阁,唯有获取重点信息将它进行整理,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成为知识,从而指引将来的思维或者动作,才能称之为智慧。
书中,作者列举了几种视觉笔记的常见构图方式,比如按照方向可以分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比如中心放射形,将标题写在中间,内容写在周围,还有模块化构图,路径型构图,隐喻构图。
字写得不好看可以做视觉笔记吗?当然可以,笔记中对字体的唯一要求就是工整,清晰,当然对字体的处理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模仿海报字体,用手写体,将文字变成图像等等。
视觉笔记中的图像是文字的延伸和具体形象化,所以一般都是用文字所表示的物体来显示,或者通过联想,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来代替,比如爱情可以用玫瑰花,光亮可以用灯泡或者太阳。
重点的强调可以通过色彩的使用来达成,给文字添加背景色,给物体增加阴影,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层级,让看比较的读者一目了然,轻松get到重点和逻辑顺序。
思维逻辑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明显特征,会思考,会总结,会分析,也让我们在前人铺设好的道路上,挖据出新的事物。
2、图像拆解
除了将整个流程拆解之外,作者还将图像进行了拆解,将所有的画拆解成5个元素,点、线、长方形、圆、三角形。
带着拆解的眼睛看物体,只看大体轮廓,就可以将物体拆解成点线面。
拆解,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行为方式,比如目标。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托尔斯泰
将目标进行拆解,我们就可以具体到现在这一分钟,我们要做什么,为了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进行量化。
就像跑步,一个月瘦多少斤,半年练成几块腹肌等等,拆解下来每天锻炼10分钟还是二十分钟,慢速还是快速,这样每天的运动量就有了参照,不会临时抱佛脚。
三、技能的练成不是看看就可以的,更多的是练习
1、突破心理防线
很多朋友看到视觉笔记那么优美的图像都很感觉发憷,像我这样的手残党也不例外,自认为自己的绘画水平一直停留在幼儿园水平,估计自己做不出来这么好看的视觉笔记。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人们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视觉笔记只有专业的画家才可以做,其实不然,每个人都可以完成,因为笔记中的画是为了表达想法,而不是艺术,每个人都可以画,不需要好看,不需要标准。
2、聪明者模仿,伟大者剽窃
在书的最后附录里面,作者罗列了常用的180个视觉单词,都是一些比较常用的简笔画,有放大镜,有剪刀,有奶瓶,有高脚杯,寥寥几笔,一个栩栩如生的事物就跃然纸上,让人感觉神奇。
从简单的入手,从基本元素入手,将这些视觉单词画出来,配上漂亮的色彩,慢慢的就可以加工成自己的风格。
苏东坡抄写《汉书》,鲁迅抄写《康熙字典》,很多的名人大家都是从抄写,背诵开始的。
郑板桥:“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往来应接不暇。”
四、从《画笔记》学到的人生哲理
1、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们学习的动力,也是我们追求未知领域的敲门砖,是我们学习和工作实践的内在动力,让我们感觉到愉悦。
爱因斯坦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他具有狂热的好奇心。
宝宝都有好奇心,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伟大的探索精神,他们惊讶于花草虫鱼的变化,惊讶于冷热四季的交替,我们要保护婴儿的好奇心,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因为成年的我们,看透了世间冷暖,人世无常,好奇心也一去不复返,对什么都无知无觉,
2、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画笔记也是创新的产物,这种创新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读书笔记,旅游日志,甚至在个人总结,年度计划上面。
创新是我们突破自己的方式,也是企业寻求商机的方式。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郎加明《创新的奥秘》
创新是我们社会前进的基础,唯有创新,历史才能进步。
3、坚持
现在很多的网络课程都采取打卡的方式,每天将所学到的知识,领悟到的心得,打卡写到某一软件上,然后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每个人对事物的了解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打卡,更全面的了解课程。
有的打卡是30天,有的打卡是100天,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打卡,只要开始了,坚持下去,肯定就能有所收获。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英国)达尔文
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著作《物种起源》,标志着19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视觉笔记是时代的产物,是单纯文字的笔记在思维导图和手账基础上的升华,每一种方式都是新颖的。
视觉笔记的学习,就像一门学科的学习,从懵懂到熟悉,从个别知识点到庞大的知识网络,喜欢的人会爱不释手,深陷其中,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
《画笔记》这本书图文并茂,由简入繁,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视觉笔记的各个基本要素,和制作笔记的各项流程,让人耳目一新,颠覆了书籍就是大段大段文字的认知,同时让读者勇于实践,自由的开始视觉笔记的创作。
视觉笔记是我成长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扩大自己能力的一个新方向,相信勇于探索的你,也会喜欢这种新的方式,更好的去运用它。
我是艾米,有过低谷有过痛苦,阅尽千帆依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致力于心灵的救赎和个人的成长,希望能带给你一丝力量,一丝信心,勇往直前。期待与你心灵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