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很美,但好像很难接近。古诗词的意思难理解,我学历不高,恐怕读不懂古诗词。我也背了好多古诗词,但很快就忘了,就是不能像人家张嘴就能引用古诗词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顾虑和困惑?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我们对诗词了解不够的原因。

实际上,古诗词没有我们想的那样难,古诗词也不是距离我们有多远的神秘怪物。恰恰相反,古诗词是离我们最近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古代诗歌本身就是发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它最早是人们劳作时喊出的号子,后面逐步演变成诗歌。《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都是这样的,基本保留着原始朴素的风貌。

到唐朝时,诗歌有绝句和律诗之分,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字数也多为五个字或七个字,就是所谓的五言绝句、五言律诗,或是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到了宋朝,词成为主流,词也叫长短句,字数不再限制,表达更灵活。宋词实际上多为在聚会或送别时等场景吟唱出来的,它也更接近日常生活。



了解了古诗词的演变过程,你是不是感觉到古诗词距离自己并不遥远呢?如果你再进一步梳理出古诗词表达主题内容的分类,你对古诗词的规律就了解得更清楚了。

古诗词表达的主题内容,无非就以下几种: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掌握这些,你就能更方便对手中的古诗词进行分类,从而更精准地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后,我们就开始用绘画的形式来学习诗词。如何“画诗词”呢?

“画诗词”有四个步骤:

第一,在头脑中勾勒整首诗词的轮廓,明确该诗词包括哪几个重点板块。秘诀:诗词中的名词或词组就是重点板块的重要线索,把这些关键词提炼出来,就明确了诗词的重点内容了。

第二,画诗词主干。把第一步明确的诗词重点板块画出来,形成这副画的主干脉络。

第三,补充细节内容。在主干脉络基础上,画出来诗词包含的细节内容。秘诀:诗词中的动词和形容词是诗词细节内容的重要线索,把这些关键词提炼出来,画细节内容,就变得轻松了。

第四,完善整幅图画。在主干间加上连接线条,显示出诗词内容的逻辑流程,同时在图中标出最能表明诗词中心思想的关键词和语句。

我们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为例,来画出这首词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一,通读诗词,勾勒出整首诗词轮廓:这是乡村一家人安居乐业生活场景的图画。明确诗词重点板块,诗词重点板块分为风景和人物两大部分。风景部分关键词是茅檐、小溪、青草;人物部分是翁媪、大儿、中儿、小儿。

第二,画出主干,把上面重点板块的风景和人物画出来,人物按照诗词所提示的位置就位。

第三,补充细节内容。重点刻画人物表情、动作。关键词提炼,翁媪:醉、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第四,完善图画。在主干间加上连接线条,显示出故事逻辑流程。在翁媪相媚好处和小儿卧剥莲蓬处作上标记,点明喜悦、欢快的乡村生活主题特色。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很快地就可以绘出这首诗词的图画。一幅清新、幸福、欢快的乡村一家人安居乐业生活的图画跃然纸上。



通过对诗词整体图景勾勒,重点板块梳理,关键词提炼,诗词的基本内容已经了然于胸,而拿起笔画诗词的过程就是理解和记忆诗词的过程。画诗词不需要专业画家那样画出多么完美的画,只要能表达诗词主要场景即可。这个图既可以是示意图,也可以是思维导图,甚至就是涂鸦式的场景标注图。

画诗词的目的是让读者把诗词文字形成画面,让自己进入到诗词画面的场景中,这样自己就能找到诗词关键内容,能与作者一起漫步诗词的场景中,触摸作者在诗词中的情绪,领略到诗词之美。最主要的是,把诗词形成一幅画,能帮助我们记住诗词,解决诗词背诵后容易忘记的问题。人不容易记住文字,但容易记住画面。

当然,理解一首古诗词的意思,领略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之美,还要了解这首诗词作者的基本情况,了解该诗词的写作背景等。这些功课提前做好,你便可尽情畅游诗词海洋中。

我们的主张是,诗词不是背出来的,诗词是画出来的。

希望更多家长能与孩子一起学会“画诗词”,希望更多老师能与学生一起学会“画诗词”,让一首首古诗词变成手中一幅幅画,让诗词之美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