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知乎上有一个非常热门的问题:

思维导图真的有效吗?

获赞最高的是网友 YJango 的回答:

他认为思维导图最牛的作用是:

学习上:思维导图可以让你用更少的例子学会知识

再直白点说:你只做过几道题,但可通过思维导图来学会别人用题海战术才能学会的知识,是学得快;用了题海战术更厉害,是学得好。

应用上:思维导图可以让你用更少的知识解决问题

再直白点说:用思维导图就可以解决你从来没遇到过的复杂问题。

关键在于:更少、更快。

其实,这个答案能够获得这么多人的点赞认同,也说明越来越多人对思维导图的推崇和肯定。

思维导图真的有效。

伪思维导图,你中枪了吗?

相信你看过不少这样的思维导图——

对于自己:

感觉只是单纯把书抄了一遍,基本做完就忘了,也没有什么后续。

对于他人:

文字特别多,根本看不清在讲什么;看完了感觉还不如去读原文。

这样的思维导图,其实更像是自嗨的作品,可以称之为“伪思维导图”。

它只是用了思维导图的外壳来呈现线性思路而已。

也难怪秋叶大叔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漂亮是重点,对吗?

说说你看到这个脑图的第一反应(单选)

A:哇,好牛!画得好好!B: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虽然看不太懂C:肯定是干货,有空一定要看看

相信你肯定看过很多这样的思维导图。我们很羡慕别人的手绘的能力,但这种思维导图属于内化型脑图,而不是分享型脑图。

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的是画得好棒!

——但问题是你有耐心一点点看完吗?

你看一篇文章,读一本书,听一门课,然后画这种思维脑图,对你消化吸收理解你学到的知识非常有帮助,非常好。

但是要想把你学到的内容通过这种风格的脑图分享给别人,其实是无用功。

很多人画的思维导图用的是个人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不是通用的思维框架。

这样的思维导图看起来很漂亮,但是除了当时画出来让人“WOW”一下,似乎也没有人当真要把这些漂亮的思维导图拿去研究和反复学习。

笨蛋!重点是思维!

思维导图的作用,不是“抄”,也不是“画”,而是引导思维,启发思考。

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是畅销书《穷查理宝典》的作者,他在这本书里提出了多元思维模型的概念。

芒格说:

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就像谚语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方法。

所以,我们认为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应该跟优秀的具有多元思维模型的思考者去学。

很多人写的关于思维导图的书,更多是讲思维导图概念,讲操作,讲如何一步步画出导图。

这当然很重,也是人门的基础。

但是针对不同的场景,我们有哪些思维框架可以和思维导图有效结合,变成帮助我们在纷乱局面里快速解决问题的钥匙,这些内容的笔墨就太少。

我甚至看到有些老师示范的导图很好看,但是分析问题的思维很简单,坦白说,其中没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模型或框架。这样教别人画思维导图,我觉得是本末倒置。

作为一种提升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的绘制不能脱离工作、生活、学习的具体场景。

要先介绍在具体场景下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然后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结合思维导图的技法画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帮学员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只有你先成为一个合格的思考者,你才能游刃有余地帮助别人画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

看完就用的思维导图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了解、想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这么工具,我推荐你看看这本书:《看完就会用的思维导图》,作者是刘艳,“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全球总冠军”。此外,她还是思维导图的发明者东尼·博赞赞誉的“思维导图领域领军人物之一”。

这本书的特点是:围绕场景教你好的思维,然后用导图画出来。

这才是思维导图应该发挥价值的地方。

我还注意到,刘艳老师的新书选择的场景很讲究。

以学习场景为例,她选择讲解高效笔记整理术、做读书笔记、训练听记导图等内容,做这些事的场合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职场人,都会频繁经历,这就具备了很强的通用性。

这也说明刘艳老师在多年实战培训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共性场景案例,所以才能游刃有余地选择出每个人都会经历也会感谢能从中学到思考方式的场景。

在本书最后一个部分,刘艳老师选择的案例是面向实战问题的解决,而不仅仅是某种思维模型的应用实践,这就让这本书有丁更强的针对性。

希望所有拿到这本书的读者能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