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写的一篇关于使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来指导孩子们进行科学复习的总结。
1
先聊聊为什么我提倡娃们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复盘)呢?
因为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复习有助于知识结构化,便于于理解记忆。它通过对知识点(关键词)的提炼,可以在一张纸上呈现整个单元知识的脉络,把“厚”书读“薄”。
我们知道人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思维导图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就刺激了视觉感官,大大激发了右脑,从而可以提升娃们的学习能力。
它通过联想绘制图案,从而增强娃们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2
形状与结构的知识点看似凌乱,其实又各有联系。如何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我想让孩子们通过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学习归纳总结。
首先明确:横梁一般是长条形横向的承重构件,柱子是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柱子承受的压力是向下的,要把柱子压短,压碎不容易;横梁承受的压力是压弯、压断,比较容易。所以我们这章书的头两节讨论的是如何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第一、二节合并起来,能够提高纸梁抗弯曲能力的方法有三种:增加纸梁的宽度,增加纸梁的厚度和改变材料的形状。由于增加纸梁的厚度能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改变纸梁的形状能够提高抗弯曲能力。利用这个特性同样可以解释瓦楞纸为什么比较坚硬的问题。
第三、四节是关于拱形的,所以也把知识点合并。分别是拱形力的分解,变形和应用。
框架结构,塔和桥的结构,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基本要素,学会分析就可以了。如:框架结构的定义和作用,塔稳固的原因(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3
小学的科学课,我们很重视实验,这个单元重点是纸梁抗弯曲能力的实验。尤其是控制实验的变量。如果是研究纸梁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则变的条件是纸梁的宽度。不变的条件是:桥的高度,宽度;纸梁的厚度、形状;垫片的质量和所放位置等。这些是考试的常见题,所以也在导图上做了示例。
拱形的力的分解同样是常考点,所以也在导图上画出示范。
4
秋叶大叔早几天发表了一篇关于思维导图的文章《99%的人画的思维脑图都是错的,是因为他们不懂这两点!》,里面提到思维导图适合内化,我很赞成。
学习思维脑图已经大半年了,我觉得它对我们消化吸收理解学到的知识非常有帮助,非常好。因为是个人的内化,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理解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不强求娃们要照着我的格式去做,最重要的是娃们真的理解了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成为自己的东西。如果实在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可以从临摹开始。
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一直在学习。而网络的飞速发展,让学习变得越来越便捷。我最近在网易云课堂上学习乌素和柒柒的《轻松手绘》,在喜马拉雅上学习秋水教主的《学会知识管理,优秀到不能被忽视》。通过这些课程,我对知识管理和笔记归纳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也时常反思如何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们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未来我可能尝试新的方式,期待和娃们一起进步。
5
执教多年,我始终相信孩子们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潜力,他们也时常带给我很多惊喜。她们上交的总结作品,发两篇给大家看看。
思维导图在教学上,你觉得还有哪些运用?不妨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个人公众号“教是更好的学”,获得更多教学和育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