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昨天和表姐通电话,又聊到了思维导图。

她因为工作原因,带8岁的小女儿在美国读二年级。思维导图是美国小学的必修课,她很有发言权。

关于思维导图的使用,我会分享如何在公司管理职场工作中的应用,她也会把美国小学课堂上,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让小朋友进行学科学习分享给我。

讲到一个关键点,我俩一致认同:

思维导图对于小朋友的记忆力,有很大帮助。

听表姐讲她女儿小萌的例子:

小萌最开始去美国读书的时候,对于英语学习还有些困难。美国的“快乐教育”,并不是一味的放纵孩子去玩;所谓的“快乐学习”并不是孩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学校里的英文课也需要大量的背诵,小萌就在英文背诵上出了问题。

并非小萌不用功的原因,表姐说,那段时间小萌每天晚上和第二天早晨都分别花1小时大声朗读。但是对于一个中国的小朋友来讲,依然很有挑战。

怎么解决的呢?就是用思维导图。

小朋友的记忆难题到底是什么

记忆力就是智力的体现,和学科学习息息相关。

很多学校都有早自习,设置早自习的目的就是想让同学们,通过大声朗读来记忆语文、英语,甚至数学公式。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死记硬背。通过信息源不断刺激大脑,让大脑强行记忆。

但我们都知道有一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应了人的遗忘规律:

人会在20分钟内遗忘掉刚刚记忆内容的60%,所以记了容易忘,这并不怪孩子。

记忆的秘诀是什么

举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记电话号码的例子:

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让爱因斯坦记下自己的电话号码以便日后好联系,号码是"2-4-3-6-1",说完爱因斯坦就说他记住了。那个人很惊讶,说你没有记录就直接记住了?

爱因斯坦说:就是两打19的平方。

一打是12,两打就是24,19的平方是361,爱因斯坦就通过这样的理解,便记下了朋友的电话。

为什么能通过思维导图记忆呢?

答案是逻辑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解。

思维导图怎样记忆

思维导图有一个很大的作用:

通过图像、颜色和文字,将不同的事物建立联系,让小朋友通过图形以及图形间的关系进行理解记忆。

思维导图记语文课文:

这是小学语文里的一篇课文,叫观潮。讲的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形,要求背诵。我小时候也学过这篇课文,没想到现在还在。

那通过思维导图如何记忆呢?

我们选择用括号图(括号图用来表述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左边是整体,右边是左边的细分)进行记忆,将观察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同时,将每个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标注:分别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这是我们对于全文的第一层关系的梳理。

接着,我们将每个阶段的逻辑再进行梳理:这里的梳理是对潮水情景的描写进行梳理,就得出了现在完整的括号图。

这样,小朋友在记忆中,理解了文中的逻辑关系,将这条清晰的逻辑作为主线索,丰富文字的描写即可。

通过思维导图记英文文章和单词:

这是小学英文课本中的一篇自我介绍

英文文章的记忆和中文文章的记忆类似,就是找到核心逻辑,然后进行梳理,将自我介绍捋出了不同类型的内容:

但是,英语课文的学习中,除了文章本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单词,该怎么梳理呢?这里用到了树形图(能够将单词进行分类的思维导图)。

依据单词元音字母的读音进行分类,将同一读音的单词进行归类,进行整体的记忆。

所以,整体的英文思维导图就是这样:

再举一个例子,同样是英文课文的学习,这是原课文:

梳理后,将课文分成了三部分:

1、简单介绍;

2、对中国的印象;

3、对纽约的介绍;

小朋友也说,记忆起来更容易了。

通过思维导图理解数学:

小朋友在二年级是会接触到乘法,但乘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多孩子理解不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怎么就变成了乘法的关系,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桥型图(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表示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这幅图就是将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进行类比,更有助于小朋友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

当然,这只是举了最常见的语、数、外三门学科的用法,地理、物理、化学、历史都可以用到。

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欢迎拍砖。

想要让小朋友使用思维导图的啦:

我们已经买到美国小学原汁原味的8套思维导图模板,现在也分享给大家。

领取办法:

微信公众号“比尔的科学小站”(微信搜索“比尔的科学小站”,因为头条号没法分享,只能这样了)

回复“思维导图”,按照回复操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