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画一张思维导图,看透这部科幻电影

  • 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思考、阅读、记忆、分析、总结、演讲、笔记、创新……等等,太多太多的方面都可以用到;
  •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无论是职场人士,还是企业管理者;无论是生活,还是娱乐,各种场景下,都可以用到思维导图。
  • 那么,我们今天就用思维导图,来看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具体电影的情节内容,就不在思维导图中呈现了,这需要亲身在电影院中,感受这部中国科幻大片的震撼!
  • 在这里,我将通过“基本信息”、“幕后故事”、“精彩看点”、“科普述语”四个方面来展开,通过思维导图来描述,让大家了解更多这部电影相关的内容。

一、基本信息

  • 小说:2008年11月,刘慈欣出版了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 电影:关于导演、主演、音乐,通过思维导图一目了然。这首主题曲《带着地球去流浪》会带给我们无限的幻想。

二、幕后故事

  • 面临困难:当时在拍这部科幻电影和的时候,预算资金是不够的,因为,永远也不会充足;时间分秒必争;在这个科幻电影的文化内涵方面,不能照搬好莱坞的文化意境,需要找到中国观众的共鸣点;这些都是所面临的困难,但一切还是开始了。
  • 相同爱好:对于小说作者:刘慈欣、电影导演:郭帆、和电影主演:吴京三人来说,他们最爱的科幻片都是《2001太空漫游》,
  • 吴京被“骗”:说来也是有意思,导演郭帆请吴京唱大酒,邀请他来客串一下,结果呢这串着串着,就串了31天,经费超支了几次,吴京也是豪爽之人:那好吧,那我就投资吧!

还有更多的幕后的故事,都是为了中国科幻梦想而努力的人们……

三、精彩看点

  • 空间站“叛逃”:刘培强记录离木星的距离时,从休眠舱出来,发现窗口的木星不见了,意识到空间站已经“叛逃”。
  • 饱和式救援”:电影中,通过5000台发动机,运送了7万个火石,出动了40万支队伍,150万人,把重新点燃发动机的可能性,提到了最高。
  • 地球停转之后:一半是永远的极昼,对着太阳,用众多的行星发动机摆脱太阳;一半是永远的极夜,这黑夜就是地球前进的方向。

还有更多精彩看点,等待你去发现…….

四、科普述语

1、引力弹弓

  • 电影中:由于要推动地球逃离太阳,但地球实在太大,平均半径6371公里,质量超过了59万亿亿吨,仅仅靠人造的发动机还不行,需要借助比地球体积大1300倍的木星的“引力弹弓”才能实现。
  • 现实中:“引力弹弓效应”这个科学述语,早在1918年-1919年,苏联科学家尤里·康德拉图克,最早提出这个理论。在1959年,苏联在发射“月球3号”探测器的时候,就进行了首次应用。

2、洛希极限

  • 电影中:由于地球接近“洛希极限”,地球即将发生解体,将会坠入木星,整个地球和人类面临着灭顶之灾。
  • 提出者:最早提出“洛希极限”理论,是在1860年,由法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洛希首先计算得出的距离极限值。

3、重元素聚变

  • 电影中:为了能够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在地球上建造了上万座“重元素聚变发动机”,以石头做为燃料,释放出巨大能量。
  • 存在的:“重元素聚变”这个理论,在宇宙中是存在的,有不少恒星的内部,就在进行着重元素聚变。

由于内容太多,没有办法面而俱到,特别是“精彩看点”方面,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到,大家可以在电影中自已来细细感受。

阿亮将持续为大家奉上,各方面思维导图的内容,敬请期待!

如果大家喜欢此内容,欢迎大家“点赞”、“分享”或“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