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国情怀,古人的诗句总会让人动容,让人你热血沸腾。比如: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甫笔下的家国天下——选自初中语文教材里的诗。(如果你需要高清思维导图,可以私信我们。)
杜甫笔下的家国天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工部、杜草堂。其诗沉郁顿挫,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府中常能见到你演出,
在崔九家里也多次听见你的歌声。
没想到在这江南风光正好的时候,
暮春三月落花之际再次遇见了你。
《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岳首泰山是如何壮美?齐鲁大地上山峦苍郁。
上天将神秀在此汇聚,山南北两面明暗迥然。
那云腾雾绕涤荡胸襟,我极目远望倦鸟归巢。
一定要登上最高山峰,俯瞰泰山下渺小群山。
《望岳》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都残破沦陷了但山河依旧,长安城的草木仍旧茂密丛生。
因感伤时局连春花也在落泪,怅恨离别时听见鸟鸣都惊心。
连绵战火已延续了好几个月,家书一封能抵得上万两黄金。
我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发簪都快要插不上了。
《春望》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开始进入白露节气,可月亮还是故乡的最为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的家书总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太平。
《月夜忆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