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虎嗅上读到一篇好文章,介绍2016创投的趋势。

看完后意犹未尽,赶紧打开MindNode,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

这才心满意足。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是接触到干货,就会迫不及待地把它抽离出框架,画成脑图。

有了这层加工,便不会轻易忘记。

当我兴高采烈地把这个发现告诉S女士时,她不屑地回了我一句:因为你多花了一倍功夫去看和理解,当然记忆深刻啦!

好吧,竟无力反驳。

后来再仔细想想,也不尽如此。

因为它还有另外一层功用,那就是把厚重的信息呈现在看起来轻便的一张纸上,读来轻松,展示出来也有成就感。

那究竟什么是思维导图呢?下面是百度百科上的解释: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已经看不下去了),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说得好官方。

就我的理解来看,就是一种表达总分关系的方法。

原理这些没必要深究,毕竟我们不是知识管理专业人士,最直接的问题是:我究竟该怎么运用到工作中去?

根据多年的经验,只要是能表现为总分关系的逻辑结构,都能绘制成思维导图。

剩下的,就交给工具吧!

(一)本子上:直接用纸笔实现

是的,就用纸笔简单绘制!最好添几支彩笔,那样效果更出众!

↑ 从秋叶老师朋友圈偷来的

↑ 七格格画的《PPT炼成记》思维导图

(二)手机和平板上:MindNode

思维导图的APP很多,比如SimpleMind+,Mindjet Maps,Mindly等等,它们都不错,但,我还是更喜欢MindNode。

原因有两个:

第一,简单!

我想你看到下面这个界面,就知道该怎么操作了。

第二,好看!

毕竟思维导图也算是非刚性需求,我们画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自我理解,也是为了(偶尔)秀秀,太丑只会减分,你说对吧!

MindNode提供了9套主题,每套都不将就。当然也可以自定义,不过,还是算了,毕竟配色这功夫,一言难尽。

它唯一的缺陷是,贵,IOS版68元。

(三)网页端:百度脑图网址:http://naotu.baidu.com/

经常会听到朋友说:百度要完了,百度要跨了。也是,丑闻一堆,名气比不过阿里腾讯,头条抢不过小米华为,哎……

但是,它还是有一些创新项目让人眼前一亮,比如这款。

↑ 百度脑图

↑ 亚赛同学画的可视化工具脑图

(四)电脑端:Xmind这才是我的绝对主力!完备的功能,强大的导出能力,锦上添花的附加功能,没有其他了!

说件小趣事吧。

有次汇报前,忘了写PPT,只有一份脑图在手,额,难道就要这样直接一张纸摊开来讲?信息量会不会太大?

在焦虑中,突然看到Xmind有一个演示功能!

于是赶紧尝试。接下来的场景就是,一个个节点逐一呈现,完美!

工具介绍了这么多,那到底什么时候使用脑图比较好?

推荐四种场景:

第一,读书笔记。

特别是经管类图书,“厚”得可以载物,读完一遍似乎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不妨画个脑图,提纲挈领,塞满重点,豁然开朗。

第二,人员分工。

每个人做什么事情,一张纸画清楚,配上做事的大纲,一目了然。

第三,新闻(知识)整理。

无论在哪个行业,都难免要接触该行的前沿咨询,平时有意识整理下来,并画好脑图做好分析,总有用处。哪天在领导面前冒几个“独到”见解,说不定……(就领到更多的活...)

第四,头脑风暴。

这个推荐在纸上进行,毕竟手写总能刺激大脑的活跃度,纯个人感觉。

做个总结:

1.思维导图是什么?根据总分关系画的逻辑图。

2.思维导图有什么用?帮助理解和记忆,偶尔可以装装X。

3.思维导图的实现工具有哪些?①纸笔;②MindNode或其他APP;③百度脑图;④Xmind。

4.什么时候使用思维导图?①读书笔记;②人员分工;③新闻整理;④头脑风暴。

好了,今晚就聊这么多。

晚安好梦,勿忘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