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作者是丹尼尔·卡尼曼,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林休斯顿大学的教授,行为经济学的鼻祖。这本书可以帮我们清晰认识到自己思维偏见带来的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俯瞰这个世界,你会有新的收获。
作者认为,人类有两套思维模式,一个是直觉判断,一个是理性思考,对应的一个快一个慢,两套思维模式有效的组合既可以增加效率,也可以避免出错。而由于人类天生的惰性,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思考的,但是往往是直觉判断在主导,所以我们在做决策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见和错误。
常见的由于直觉判断容易出现的偏见有以下几类,被称为“七宗罪”。
1,典型性偏好:人们会过度关注典型事件,而忽略典型背后的概率
琳达实验:地铁里一位女性,关心社会歧视,参加过反核示威游行,然后让志愿者判断琳达的身份(两个选项:1,银行出纳 2,银行出纳并且积极参与女权运动) ,多数人选择第二个选项,但是往往忽略了从概率上来说,典型特征越多,概率越低的特点
2,可得性偏好:如果一件事更容易出现在大脑里,人们就认为这件事更容易发生
3,因果性偏好:喜欢对事物因果关系进行解释
高空滑雪技巧比赛,运动员做了一个完美动作,下一次出现失误。你会认为,运动员已经领先了,所以特别紧张,发挥失常。如果下一个动作表现得更好,你就会认为,运动员已经拿到了高分,心情放松,所以发挥更好。类似的判断其实没有依据,只是直觉判断给出的因果性解释
4,光环效应:当你先接受了事物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你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和理解
5,锚定效应:在评估一个未知事件之前会先估计一个参考答案,这个叫锚定值,然后再调整
房产中介一般会带客户看两套差不多完全一样的房子,其中一套比另一栋更便宜、而且各方面都更好。各方面都差的那套房子,就是他在你心中抛下的“锚“,用来重建你的评价体系,以便于让你更迅速地朝着销售预期的方向做出决策
6,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描述,会导致你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断
一个朋友分享他做销售,代理拿货价是3折,于是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利润大概是70%,这是老总立马指出,利润大概是两倍左右,其实描述的都一样,然而结果完全不同,聪明如你,觉得那个更好呢?
7,禀赋效应:当你拥有某个物品后,你会觉得它的价值更大
你捡到100块钱获得的快乐不能抵消你丢失100块钱带来的痛苦,很多人厌恶投资,相比未来的收益,更担心投资失败的痛苦
我们经常听过一句话,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其实这里说的战术与战略就是快与慢的思考,也是直觉判断与理性思考的区别。当我们意识到由于人类天生的惰性而往往忽略理性思考时应该如何避免这一误区呢?文中也给到了两个方法
1,事前验尸
就是假设这个决策失败了,分析两个问题:1,我们为什么会失败 2,我们如何面对这种失败
2,饮水机闲谈
在比较轻松的环境,听听大家的闲谈和批评
到此这本书已经拆解完毕,关于直觉判断的,你能对应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个细节呢?欢迎留言探讨,希望学习的路上与你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