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导图已死,思维重生!


思维导图,是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用来整理思维,帮助大脑全方位思考的一种工具。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可以帮我们做研究、学习、备考、写书等等。可以这么说,学好了思维工具,你就可以用它来做你想做的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东尼·博赞是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创始人。世界记忆锦标赛就是让王峰一战成名的国际重大赛事。


那么,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这个强大的工具吧!

首先我们得明确思维导图的几大功能,这个很重要,分别是:

  • 明确方向
  • 把握全局
  • 理清关系


你记住了吗?后面要考哦!

思维导图的作用有很多,那么就简单说四个方面吧。分别是:

  1. 发散思维
  2. 日常应用
  3. 快速阅读
  4. 文案写作

一.发散思维

首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水可以用来干什么?
请思考一会儿,想到的回答越多越好!

开始你的头脑风暴吧,不管你的想法有多离谱,都可以写下来。


让头脑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大家很有可能想到的是水可以用来喝,用来洗衣服,用来洗澡,用来做饭,用来给街道降温,用来做科研(娃哈哈纯净水就是水太纯了,一度达到科研级别)等等。


没想到娃哈哈这么可爱,又这么牛逼吧

这些都是传统的思维模式,比较混乱。

你可能会发现,水可以用来做奶茶,用来做成雪糕,用来做成葡萄酒等等各种东西,但用法再多,这些终归为吃喝一类。


别光想吃的了,勤于思考噢(*ˆ㉨ˆ)

所以我想说的是,在众多用法中,我们得学会分类。

根据上面的“吃喝”一类,我们可以联想到“吃穿住行”。“吃穿住行”总的来说是生活方面的,于是我们可以把吃、穿、住、行归为生活方面。由于“穿住行”和“吃”处于同一级别,这会促使你的思考“穿住行”的向下分级,毕竟水在“穿住行”方面的用法还是不太容易想到。


接着再看下一步,也是我认为最妙的一步。

既然可以向下分级,那么也可以向上升级。比如在生活方面、科研方面等使用的水大都是液态,那么还有固态的水,气态的水。固态的水,如冰,可以用来雕刻,还有雪,可以用来滑雪,堆雪人。气态的水则可以调节全球气候。


再向上升级,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一般都是“杂水”(杂水并不准确,无论怎样,只要是只含H2o的物质都是纯净物,这里是为了方便理解),就是纯水,重水,超重水混在一起的水。重水可以用于原子能技术应用中,超重水可以在生物或化学的研究过程中作为“示踪原子”。


这就是发散思维模式。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神奇?

总结一下方法。

遇见一个问题时,先进行头脑风暴,不管你想到的回答多么离谱。但是头脑风暴很容易跑偏。接着试着把所有的回答进行分类、分级。然后向下级、同级、上级思考,这就是发散思维模式。最后就完善你的回答,相信你一定能得到一个全面的、令人满意的回答。


发散思维模式的好处就是,兼有头脑风暴和线性思维的优势,既不会太死板,又不会太跑偏。就像风筝一样,可以让风筝飞得高高的,但手中的线却紧紧握着,即不会偏离主旨。

不知道看到这儿,你的脑中有没有隐隐约约呈现出一幅思维导图,如果有,不妨试着画下来。

二.日常应用

日常应用有:

  • 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 用思维导图做分析
  • 用思维导图做计划

①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不知道有没有像我一样的学生,曾经在课堂上很努力地记笔记,很贪心地想要把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记下来,甚至是每一个字。但大部分知识点教科书上都有,那这样一来我不仅做了重复工作,还因为分精力做笔记,老师讲的内容常常没听懂。我当时有这样的一种心理,记下来了就是我掌握了,其实不然,进入脑子进入心的才是学到的。


那么如何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呢?

因为是在课堂中,所以不知道老师会讲到哪些内容,所以需要顺序记录,用思维导图记录,像开枝散叶一样去记录重点

这种顺序式记录,不仅适用于做课堂笔记,还可以用来做会议记录、采访记录、现场记录等。

②用思维导图做分析

当我们需要分析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文章分成几个大的部分,然后再把文章的结构提出来。怎么提?用关键字概括每一个部分。接着,再把每一个部分的结构提出来,对,还是用关键字。如此,往下不断地分,这样,一篇文章就大致分析清楚了。这是逐级扩散型。

比如下面这个是《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分析思维导图。


③用思维导图做计划

比如你要制定一个旅游计划,那么旅游涉及的方面就多了。这部分实质上是发散思维模式,大家可以回顾上面的内容,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三.快速阅读

适用书籍:知识类、理念类、思想类、管理类、心理类的书比较适合这个方法,纯粹的文学作品和非主流文学作品就不太适合这个方法了。

注意:思维导图在这里起的作用就是开头说的,明确方向、把握全局、理清关系。

那么怎么快速阅读书籍,并且在读完后还能记住想记住的内容呢?用三遍阅读法。


方法:三遍阅读法。

第一遍:先看书的封面、底面、目录、前言、序。为了快速把握文章大概写了什么,建议先把书的目录抄一遍,把目录做成思维导图的样式(其实目录就相当于一个思维导图)。接着浏览全书,每页只看2~3秒。这么短的时间内看什么呢?看标题,看图片,看表格,看黑体字等显眼的东西,如果以上这些都没有,看最能吸引你的部分。

第二遍:浏览全书后就开始通读,请尝试一下快速阅读,至少比你平常的阅读速度快一点。若有读不懂的不要死磕,读过就好。不要担心读快了会影响理解,这类书籍有很多文字都是为了帮助理解的,真正的精华只是少部分。

第三遍:左手翻书、右手画图。左手翻着书,右手就在纸上画思维导图,边看边提取文章结构,给出每个部分、每段的关键字。也不一定非要每段都要提关键字,也可以是两段、三段提一个关键字,总之按照自己的理解的就好了。像这样把全书的内容都做了思维导图后,再总结,精简化。最后试着按照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做一个自己的目录。

以上,就是快速阅读法。


四.文案写作

其实文案写作就是把快速阅读的方法倒着来的。


比如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先写出个大纲,目录,再写每部分。注意了,你可以不按顺序写作,对哪部分有感觉就写哪部分。这样不容易卡壳。没感觉的可以试试发散思维模式,实在不行就放一放,有灵感了再写。最后你再下点功夫在每部分之间添加些承上启下,过渡性的文字。如果是要求写2000字的文章,你分为10部分,那么其实每部分只需写200字。这就把大文章化成小文章,小文章化成容易的文章。


但是不要用这种方法写文学作品哦。

写在最后:

使用思维导图有三重境界:

  • 初级:手中有图、脑中无图
  • 中级:手中有图、脑中有图
  • 高级:手中无图、脑中有图


若想要达到高级境界,那肯定离不了大量的练习和总结复盘,并且还得坚持下去!那么这个大量是多少呢,参考的标准是1000张。

以上就是我对思维导图的分享。若大家想再了解得详细点,可以看看《思维导图》这本书,我这篇文章,其实是把这本书做了一个总结,是我自己认为精华的部分,或许你看了书后会有不同理解呢。

当然我也是个思维导图的初学者,我练习的量还远远不够,但我愿和大家一起进步!


愿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强大的思维工具,提升自身的学习力,开阔自己的世界,增加未来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