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核心,是用头脑风暴的快速发散性联想,对知识信息做归类,然后用目视化的方式“突显”呈现,是对传统线性笔记的升级。

思维导图中对知识的网状结构归类,更多是按“属性定义”来做的归类,是对主题属性的层别。罗列出来的内容,即使用线做了连接,与主题也没有太强的逻辑关联。与大脑喜欢建构模型的系统、关联思维方式,还是略有不同。

我们可以举个发散联想、按属性层别的例子,比如主题是“女人(或男人)”。我们可以对这个主题罗列出很多属性:年龄、身高、体重、学历、籍贯、出身、工作、收入、发型、着装、风格、美容、手机、社交、喜好、宠物……

不胜枚举,只要是人有可能接触到的,可以无穷无尽的罗列下去。这种方式,在学习陌生领域知识,探索新事物时,倒是适合,用来对“语言文字”的属性做归类,进而进化或分化出新的知识。

即使能罗列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的运用不在宽泛而在深精。掌握知识更多需要结构化的纵深思考,不是发散的水平思考。这并不是说水平思考不重要。水平思考用来扩充知识,尤其是对跨领域知识的学习和整合,很有用,能让你成为博学家和通才。通才一般建立在对自己熟练掌握知识的迁移运用上,快速识别新领域知识的核心,并根据既有认知模式的相似度,调取模式来迁移使用。这是用已知知识来解读未知知识的思维过程,这是建立在既有领域的专精基础之上的。

所以,多做纵深思考,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再去水平思考,效果更好、帮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