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思维导图的原理
思维导图之所以受到推崇,就是因为它很好的适应了大脑的发散性思维特点。
我们知道,大脑细胞与细胞之间,被连成了一个类似网状的结构。
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沟通,就是通过由中心神经元出发,再经过密密麻麻的突触,把神经冲动传递、散发到周围细胞的方式。
同样,思维导图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确定了中心关键词之后,围绕关键词,可以随意的进行思维的散发和思考。
我们经常听说的头脑风暴,其实就是采用的思维导图的这种操作方式。
02
思维导图的好处
使用过思维导图的人,对于它的第一印象,一定跟学习和记忆有关。
因为它的发明者东尼·博赞,是来自英国非常出名的超级记忆大师,还是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创始人。
我们比较熟悉的《最强大脑》里的“记忆女神”卢菲菲,就曾获得过该项锦标赛的冠军。
今天我们不说思维导图对于记忆的培养有多么了不起,因为记忆大师,本身也是经过积年累月的训练,才能收获的成果。
我们从工具出发,看看思维导图,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有什么实用的使用方式。
03
思维导图如何在工作应用
思维导图从以前的很少人知道,到现在的人人皆可使用,确实是因为它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实实在在的方便之处。
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听到别人说思维导图工具怎么怎么好用,而实际上真正开始频繁使用思维导图,是在我毕业后工作的几年里。
不敢说使用了思维导图,立马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但是作为一个工具,结合自身的使用习惯,我想分享如下3点好处:
1、整理
·用于思考的框架‘神器’。
开会,是每份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流程之一,而且每次开会都少不了要进行问题的讨论和发言。
最尴尬的是,有时候会因为状态不好,而经常出现语塞和卡顿,不仅影响会议的进展,对自我能力的展现也会大受打击。
那么这时候思维导图能起到什么作用?
比如,此次会议的中心是围绕“新品的开发”,那么针对以新品为中心,散发出的角度,其实就已经有很多。
如新品的设计、颜色、形状、定位、目标人群、竞品等,都能成为我们讨论的思路。
只要在脑子里,快速构建出一个简易的思维导图,其实就能迅速帮我们理顺发言的思路啦。
·万能的表达框架——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利用的也是思维导图的结构方式,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垂直形式,来加强表达结构的逻辑和完整性。
最常用的,比如工作中的项目跟进,一般项目都可以简单的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那么对个阶段下面对应的,都可以分解出很多细分的工作执行项目,比如前期阶段下,又可以分为前期的调研、初步方案的确定和执行等。
而每个执行项目之下,又可以用来匹配不同的执行工作人员和截止日期。
这样项目负责人只要在对应点的时间点,及时的跟相关的同事进行项目沟通,就可以快速的掌握整个项目的进展过程。
当然,金字塔结构的广泛运用,还是在于工作文件的表达。
比如著名的顾问公司麦肯锡,在企业的内部交流中,就会严格要求员工,要依照金字塔的表达结构,进行严谨、简洁、有效的工作表达。
2、分析
·框架式分析
比如上级让你接手一个新项目,而这时候作为新手的你,要怎么才能快速的了解和掌握整个项目呢。
既然是公司的新项目,那么它一定是针对存在或者潜在的市场。
想要快速掌握项目,就还是要从市场分析做起。
“五力”是企业里最常见的,用于制定战略的分析模型。
它有一个固定的框架,通过分析潜在和代替者的威胁、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最终完成项目的中心问题:目前产业中的竞争态势。
五力分析模型,同样也是一种散发性的思维方式,只不过它更类似于一种倒式的金字塔结构。
除了“五力”,还有更多经常会被用到的思维分析工具,比如创意型产业经常会用到的头脑风暴,只要参与者之间执行和配合足够的默契,就能源源不断的挖掘出各种灵感。
3、记忆
·简易的会议记录能手。
有时候,会议听着听着就容易走神了,会议结束后,也很难在记忆里搜索到一些有用、有效的内容。
所以很多人参加会议,都会必备一本小笔记本,用来记录会议重点。
会议一般也都比较枯燥、内容也比较零散和分散。
这时候就可以选择用思维导图,用大纲的形式,把会议的内容进行分块。
这样在每个模块的流程中,只需要记录下剪短的重点内容,就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联想起会议的概要过程,而且对会议后期内容的整理也能起到很好的梳理作用。
最后
安利2个思维导图工具:
1、幕布
形式:输入主要为罗列大纲的形式,最后可以输出为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
好处:电脑端有幕布工具网站,只要在手机、平板下载相应的软件,就可以实现三端的内容同步编辑。
可以选择在零散的碎片时间,用手机软件记录,工作的时候,又能直接在电脑端继续操作。
这对于平时从事文字性创作工作的人,幕布的自动同步功能,真的做的很棒。
2、WPS软件的脑图功能
形式:新建一个文档,就可以直接在文档里编辑脑图了。
好处:电脑端、手机端,只要在登录了账号的情况下,就可以实时进行同步上传。
当然对于习惯使用WPS的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直接,也能直接下载为图片。
当然,还有更多制作思维导图的工具,比如ProcessOn、Xmind、百度脑图等,使用也依照个人习惯而定。
我是金小牛,聚焦个人成长,擅长学习,坚持输出干货!
欢迎来关注我,持续获取更多有趣有用的内容。一起交流,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