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作为国人为之骄傲的企业,创下了诸多让人肃然起敬的成绩,比如:

2013年,华为首超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315位。

截至2017年底,华为有18万多名员工,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成为500强榜首。 8月,华为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7位。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华为名列第49位。

然而,近两年,关于华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大企业病”评价不绝于耳……

何为“大企业病”?

一、机构臃肿

公司有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且多个部门之间有的联系不大,有的却职能重叠,一个人能办完的事情,往往要多个人、多个部门才能完成。

二、思想僵化

缺少“居安思危”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冒险精神,对新鲜事物漠不关心,甚至抵触、排斥。

三、决策缓慢

对市场的反馈速度迟钝、滞后,公司内部审批流程繁多、效率低下。

四、人浮于事

过多的岗位,毫无意义的人事安排,人员设置远远大于实际的需求。

五、协调困难

各个环节、部门各自为政,或者只为自身个人、部门着想,没有从公司高度考虑问题,部门之间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现象,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

回答

面对媒体质疑,任正非没有回避问题,在回答央视“面对面”记者董倩时直言“华为不需要那么多的PPT,不需要那么多的会议,往后将精简机构改革,5年内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图片来自网络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联想到最近火爆网络的“干活的不如写PPT的”某方年会,PPT作为一种现代企业非常流行的工作思想传达方式,因“缺乏基础工作、缺乏脚踏实地”而饱受诟病,其实PPT没有错,需要反思的是那些外强中干、投机取巧、专做表面功夫的人。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100位“改革先锋”获得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表彰,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是,一直秉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创造出华为发展奇迹的任正非并未进入受表彰人员名单。任正非坦言是他自己直接向有关部门请求,别加上自己,目的就是用心、集中精力搞内部工作。从任正非的务实、谦虚中,给我们的启示是:

1. 强大自己是立足之根本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只有自己强大,公司才会重视,资源才会点燃,人脉才会广泛。

2. “居安思危”是往后的思想常态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不进则退”,现实环境迫使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优化,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与时俱进,完成自我蜕变,达到更高的巅峰。据悉,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Verizon,相当于移动在中国的地位,如今也被迫裁员了,近日传出了裁44000人的消息。被裁员工占公司总人数三成,基本上都是公司老员工,那群为公司工作多年的中年人。

3. 基础工作不能丢

例如基础科研等,必须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去完成每一个细微的、但是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

2019年是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的一年,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也正是如此,2019年也是机会最多的一年,正如“时间的朋友”中,罗振宇提倡的“有意瞄准,无意射击”,强大自己,才无惧任何挑战,朋友,你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