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书通
推荐语
- 帮助孩子克服对于打针的恐惧情绪。
- 幽默有趣的画风和故事,贴合孩子的心理需求。
- 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节,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分类关健词
人格发展,生病,4岁+
故事简介
今天是必须打针的日子。打针好疼,打针好可怕,我最讨厌打针了。有没有打针不疼的?这样想着,我的心神从身体里溜了出去,出发前往打针不疼的国家..…有什么样的奇遇呢?打针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绘本解读
《我可不怕打针》是一本情绪管理绘本,特别适合于四岁以上的孩子亲子共读。这是一本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幻想绘本。惹人爆笑的故事、令人惊艳的想象,让孩子在轻松幽默的故事中悄然解开害怕打针的恐惧心结。今天是必须打针的日子。打针好疼,打针好可怕,我最讨厌打针了。有没有打针不疼的?这样想着我的心神从身体里溜了出去。出发前往打针不疼的国家。书中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呢?打针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在经历了惊险神奇的幻想之旅后,打完针的小朋友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医院。这样一本书我们该怎么讲读呢?
首先如果家里孩子也有害怕打针的情况。看到这本书,他一定会很好奇,书中的小朋友是如何不害怕打针的?打针的紧张和恐惧情绪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所以在讲读中一定要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区分出小朋友和医生的角色,小朋友的心神从绘本里溜了出来用,用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故事。从而一步步克服了怕打针的紧张情绪。夸张的粗大针管、有趣的国家和神秘的医生,小主角丰富的表情都符合孩子的心理预期。也给了读绘本的孩子一个温暖安心的答案。其实打针只有一点点儿疼,就像被蝴蝶或者七星瓢虫钉了一下下而已。其次在对故事熟悉了以后,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在家玩打针的角色扮演游戏。小朋友演医生,拿家里的布娃娃或者其他毛绒玩偶作为打针的对象。爸爸、妈妈帮玩偶说台词,让小朋友给毛绒玩具打一个不疼的针,然后在角色互换。小朋友对于玩游戏都是乐此不疲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帮助他解开恐惧打针的心结,以后就会勇敢地面对打针了。
亲子共读指南
- 用奇妙的想象帮助孩子们一步步超越打针的恐惧,陪伴他们一起经历惊险神奇的幻想之旅。
- 问一问孩子:你害怕打针吗?
- 共读时引导孩子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
- 读完后可以鼓励孩子,让他知道自己打的针是不疼的针。
趣味问答
- 不疼的针是什么样的呢?
- 故事中的小男孩为什么最后不怕打针了?
- 如果打针不疼,你还害怕打针吗?
部分资料及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