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由于气候变化异常,一些细菌病毒也冬眠结束,开始活跃起来,像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特别是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由于幼儿还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期,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对病菌抵抗力没有大人那么好,因此对春季传染病往往是防不胜防。

那么今天我主要和大家说说春季传染病的各种临场表现及预防措施。


流行性感冒

临床表现:

流感,在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轻。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

⑴ 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⑵ 注意室内开窗通风。

⑶ 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

⑷ 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

⑸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⑹ 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

⑺ 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

水痘



水痘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1、呼吸道传播

呼吸道传播为水痘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因为诱发水痘发作致病菌不仅附着于皮肤,也寄存于呼吸道以及口腔分泌物当中。所以水痘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一些病毒会随着唾液进入到空气中被健康者吸入可诱发水痘。

2、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这一途径也较为常见,间接接触主要是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毛巾、衣服、筷子以及其他日常用品而感染该病。

3、直接接触

直接接触较为少见,主要是患者直接接触带状疱疹肤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诱发水痘发作。

预防措施

⑴ 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⑵ 注意室内通风。

⑶ 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

5.治疗

⑴ 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

⑵ 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⑶ 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麻疹

临床表现:

患者初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发热3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首先起于耳后、发际处,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皮疹3—4天后逐渐脱屑消退,逐渐康复

预防措施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麻疹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护理好幼儿,减少并发症,室内要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光线不宜过强。定时通风换气,要用温水清洗颜面、眼鼻分泌物,定时用盐水或漱口水漱口。

(风疹与麻疹的区别:手脚心没有疹子,出疹1-2天即消退,孕妇得后易使胎儿畸形。)


细菌性痢疾

临床表现:

⑴普遍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热。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脓血为主,便后又里急后中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⑵轻型(非典型菌痢):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仅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⑶重型:每天大便数10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酸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⑷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⑸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预防措施

⑴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停药后大便培养两 次阴性后,经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⑵消毒病人排泄物以及病人所用各种物品。

⑶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物。

⑷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好粪便、水源。 治疗:

中毒型的需要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哦。

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

⑴ 口痛,厌食,低热。

⑵ 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 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 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 病程短,症状轻。

预防措施

(1) 隔离患儿二周。

(2) 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3) 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4) 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5) 防止继发感染。

(6) 中医治疗: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