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如何让学生大声朗读


可恶的课程表,每天上课都是第一节课,还是电脑课!(自我抱怨下)晨光熹微,朝日初上。懒懒的我左手咬着包子,右手一杯政府早餐工程的豆浆(2块钱,超贵),悠闲的走在教学楼走廊外。电脑室对面就是高一教学楼,24个班级,有的老师在教室内检查作业,有的学生在自由地小声的读书,有的是班长在带领学生的一齐读,没有发现哪个班级跟我们小时侯在乡村学校放开喉咙大声阅读“书声朗朗”的氛围。
我的脑海永远都会怀念那难忘的一幕:每当那清新晨雾升起时,在那绿树掩隐与田园山色混为一体乡村学校,无论你站在远远的田埂上,大路边,甚至山头上就可以听到一阵阵的读书声音。乡下的孩子读书不会害羞,乡下的孩子读起书来会卖气力,乡下人认为孩子只有梗直脖子扯开嗓子大声才叫读书!
现在的孩子不喜欢读书啊?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古话说:“舌根生智慧!”古往今来,多少中国的“大家、名家”都是从朗读开始一步、一步积累实力的。我就是其中之一!(自我YY中,哈哈,二中名师风范……)大声朗读好处多多,我想了下,绞尽脑汁想出三大理由,希望我亲爱的学生能看到这文章。
第一大理由: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方式,而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只要大声朗读,英语一定成功!信卓哥不挂科!(自我陶醉下……)英语成绩差的学生你就张口吧,越大越好……
第二大理由: 朗读可以锻炼口才、改善发音、锻造自信。长相决定性格,口才决定命运。既然你不是高富帅,那就大声朗读吧……
第三大理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成章入口,才能出口成章。坚持朗读,可以大大提升理解和作文能力! 高考想语文作文高分吗?那就大声读吧!
第一大法宝:培养学生的自信声音小是缺乏自信的最主要体现。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请记住一句话————没有永远的困难,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是解决时间的长短而已。首先得先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每天在心中默念“我行,我能行”。别的人能行,我也行啊!大家都是人,都有一个脑袋、两只手,智力都差不多。只努力,方法得当,那么什么事都能办到的。老师也很关键,其作用主要是赏识教育,针对基础特别薄弱的孩子,就要从基础下手,做卷子要从基础做,让孩子得到高分,增强信心。多点鼓励,多点交谈,多点重视!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应该把孩子的大目标划分成几个小目标,孩子完成了哪个目标都要给孩子一定的奖励,让孩子有成就感。知道学习的乐趣,我不知道你说的自信是在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但我知道,针对现在上学的孩子,有个好成绩就一定有自信,因为孩子毕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这就是应试教育啊……(一个沉闷的话题)
第二大法宝: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英语为例,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同学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没治了。”这都是缺乏兴趣的表现。初学英语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树立必胜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丧失了上进的动力,稍遇失败,就会向挫折缴枪,向困难低头。你就会感到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自然也就不会取得好成绩。但是,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学英语的必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开始时多参加一些英语方面的活动,比如 ,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等。时间长了,懂得多了,就有了兴趣,当然,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然后,就要像农民一样勤勤恳恳,不辞辛苦,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一定会取得成功,收获丰硕的成果。
第三大法宝:提高学生的精神奖励有一个史记的典故:秦王欲着商鞅进行改革,强化国家,然本国多为守旧贵族当权,不好办事。故商鞅于城门贴皇榜:将此大木柱扛至某处者赏金多少多少。大多人都不信——哪来的便宜事?!而真有一傻大个当真,一口气扛至指定地点,真的被赏。旁人后悔不迭:早知是真,何必便宜这个傻子?!从此商鞅所着法令国人尽支持之,凭军功领奉禄,改变了守旧贵族当权的局面。秦国自此奠定了一统战国的基础。这个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由来。学生要“赏”,好的更要“重赏”。以语文为例,学校班级可以组织古诗文诵读、读书演讲的比赛。比如参赛要求每个班级选六名选手参加比赛,三名选手参加古诗文诵读,另三名参加读书演讲。选手必须脱稿进行比赛,奖励得分前六的学生,其中两项活动分别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一等奖授予获奖学生“读书之星”称号。如果该生连续二届竞赛获一等奖的,则授予“首席读书之星”尊称。并把“读书之星”的称号做成校徽的形状,扣带在胸口,成为学校最闪亮的明星之一。这个就是精神奖励。“重赏”效果既活跃我校师生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广大学生阅读情趣,又提高其知识视野。大声读,认真读,反复读……(哈哈,口水喷) 咦!太阳出来了……


二、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大声朗读


怎样指导学生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的目标要求在各个学段的表述分别是这样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同阶段的朗读要求各有侧重,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特点。老师们在朗读教学中应根据每一学段的要求,有步骤地分层指导,步步落实,步步提高。

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加强朗读指导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但朗读怎么指导,怎么训练,却是目前很多语文老师正在探寻着的。我也一直在不断地努力着,下面把自己的几点做法奉上,与大家一起商榷。

1、让学生爱读。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读然后才能善读。通过教师及班中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的示范,或者寻找优美的配乐朗诵让学生聆听,让他们知道听优美的朗读是一种享受,读好课文是语文学习一大目标,能深情并茂地朗读文章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2、让学生不怕读。我们的很多学生本身具备了读好课文的能力,但由于他们怕羞,不敢放开胆子去读,觉得投入地读,有感情地读是一件挺滑稽的事。有的呢,则担心自己读不好,或者太投入了,招来的却是同学们的笑而不敢或者不愿意用心、用情地读。在这一阶段,老师就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这种顾虑,并且在班里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些投入朗读的学生。

3、教学生怎么读。首先对小学生的朗读指导不要老在一些朗读概念上兜圈子,哪要重读啊,轻读啊,哪要慢读啊等等,要通过读来反映这些概念,这个词要重读,你读给他听听,千万不要把朗读指导变成纯技法训练,纯技法训练对于指导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害无益。其次,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地朗读的行列中,对于学生确实读不好的地方,老师要示范。不要只是一味地说理论,却从不自己去尝试,要让学生对“什么是好的朗读”有个更直观的认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外乎好、中、差三种情况,每种情况怎么指导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采用集体指导与个人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普遍性和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进行集体指导,其他的采用小组或个别指导。老师也要善于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为什么这样读,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应怎样读。当然,在评价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能从正反两方面中肯评价,更倾向于正面评价,而不仅仅只是在读音或者填字漏字方面吹毛求疵。只要我们善于研究,善于总结,完全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道来。有了这些道道,教学实践中就会操纵自如而不至于束手无策。

4、开展一些朗读活动。说实在的,能用于指导学生朗读的时间似乎很少很少。除了在语文课上进行之外,其他几乎没有时间。但语文课,老师们普遍是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文本的剖析与感悟上。40分钟内想要达成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留给朗读指导的时间实在有限。幸好,语文老师有那么一节阅读课。因为学校已经安排学生每天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了,所以这节课被我挪来专门进行朗读训练。我觉得效果还是挺明显的。我是将全班学生按朗读水平分成了6个朗读小组,组内成员的朗读水平要尽量接近,让他们有的比。先让学生回家练习,然后在兴趣课上进行小组内比赛。每组的朗读内容均由抽签决定。每个内容先全班齐读,比赛同学读完之后,教师再随即点拨,指导,甚至示范,最后全班一起练习。比赛同学朗读时,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投票评选。每组内的前两名进行适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