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小学三年级开始做PPT。他读到大学才摸到电脑。她,初中在北京名校就读,身边优秀的同学大把;他,是寒门逆袭,靠读书改变了阶层,身边的同学大部分只读到高中。她,在高中常请来名家座谈、举办国外夏令营、在圆明园举办成人礼、《5年高考3年模拟》做了不到三分之一。他,高考3次、考研3次、有一次考研忘了涂答题卡。
她28岁,北京人,父母在体制内工作;他,来自河南乡村,32岁,博士刚毕业,有两个姐姐。
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在北京某大学,遇到了同一个导师,一个博士生,一个硕士生,初次见面在导师的办公室,他穿Polo衫、卡其色的裤子、牛津鞋,脸白白的,看着很博学。她芳心猛撞,一见钟情的爱情总是那么美好。
毕业后,他在一家研究所工作,研究金融科技;她在银行上班,是位衣食无忧的金领。她跟着男友回到老家不到24小时就逃回到北京。美好的爱情,被现实的一地鸡毛击碎。他们也被很多网友冠以“乡村土鳖男孩和北京女孩的爱情故事”。
很多亲友和网友都劝他们分开,阶级不同,婚姻注定不会幸福。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在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论文中指出:“青年婚恋市场中的个体阶层属性、家庭背景、地域分化、城乡分异已经成为婚姻市场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要素……呈现了加剧发展的趋势。”
简而言之,婚姻还是逃脱不了“门当户对”。
他,通过读书,让知识改变了命运,实现了阶级跨越。而她,从小生活在大都市中,起点比他高了起码10年,两个人因为互补而一见钟情,爱情是可以什么不用想,而婚姻却是柴米油盐。
爱情可以不掺杂任何利益纠纷,只要彼此喜欢就好。婚姻,不光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庭的事。
在任何关联里,只要有牺牲,就意味着不公。
婚姻,更是如此。因为,一切关系都是利益关系,婚姻和家庭中也是如此,只不过多了一层爱情和亲情作为掩盖而已。
如果遭遇不公,势必会在林一个地方,或者以另外一种形式补偿回来。所以,门当户对,尤为重要,你觉得呢?#“中产”女孩与农村博士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