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雨水节气的介绍
雨水节气介绍说明如下:
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四川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
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
雨水时节的农事活动
1、培土耕地
春季是春耕播种的重要时候,必须要准备充足的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等农用生产资料,修理好所需要的农机器具,准备春耕。
2、清沟排水
雨水时节雨水增多,土地一时间吸收不了那么多水分就会形成积水,所以就需要清理水沟进行排水,还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在后面雨水少的时候来浇灌土地。
二、24节气雨水的介绍
24节气雨水的介绍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
斗指寅;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春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萌发。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雨水相关民俗主要有“补天穿”、“拉保保”、“撞拜寄”等。
三、二十四节气雨水的介绍
二十四节气雨水介绍如下: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本文为学生整理了一篇雨水相关的节气介绍,分享给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概念。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节气的意义: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