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操作活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数学操作活动教学的几点经验。
一、注重操作活动的游戏化,让幼儿在主动探索、操作中获得知识
我们在组织游戏活动时,不仅让幼儿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注意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还得教给幼儿有关的数学方法和经验。我们还可以通过创设游戏化、情景化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提升经验。游戏是幼儿期独特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注重操作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幼儿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有的教师对“操作活动”的目的一知半解,以为只要幼儿有动手机会就算是操作活动,因此整个操作活动过程仍由教师统一安排。如,在“学习9的组成分解”的数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是这样安排操作活动的:教师拿出9根小木棒,然后分成两份,让幼儿一边说一边记录下来,并说出9有几种分法。这种做法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操作活动,幼儿进行的只是模仿教师活动的一个过程,在这种为操作而操作的活动中,幼儿仍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发现和探索的机会,这样操作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三、灵活运用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活动中最忌讳的就是机械记忆,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应把知识重点放在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上,使幼儿有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体会到,掌握各项知识的顺序为:读数、基数辨认图形、分类、写数字、组成和加减法,最难的是组成和加减运算。可以充分利用操作活动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7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内容,这是其中的一组请幼儿仔细观察7块积塑的不同。(1)积塑的大小不同:1块小积塑,6块大积塑;(2)积塑的形状不同:2块正方形积塑,5块长方形积塑;(3)积塑的颜色不同:3块红色积塑,4块绿色积塑。然后,让幼儿根据刚才的观察,用数字卡片排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并说出理由。幼儿必须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语言表述等手段来完成这项任务。这比直接让孩子死记7-1=6或1+6=7效果要好得多。可以说,操作法是能够让每一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的操作方法,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评价方法,进而促使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法”是幼儿探索知识,寻找知识之间联系的有效方法,这是一个引导幼儿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幼儿必须动手动脑。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更好地运用“操作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操作法”发挥最佳效果。
二、浅谈如何轻松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
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有意识的进行数学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数字“1”的概念。例如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可以说“宝宝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这样子对孩子日后数字教育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和孩子做游戏互动
游戏室孩子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赛,或者比赛捡东西的游戏等。通过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和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耐力和竞争意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非常有好处。
▋教孩子做比较
数学启蒙除了数数,还涉及到图形几何、时间空间、逻辑推理、比较分类等。家长们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较、形状配对知识。例如吃饭时让孩子比一比谁的碗更大,装的东西多,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动手操作一下,怎么才能装满它。
▋教孩子数数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数学启蒙,就想到教孩子数数,其实数数随时都可以进行,并不单纯让孩子背数字,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在教孩子数数前,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轻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后才引导孩子去认识数字1234,理解数字。
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
三、怎么开展幼儿园的数学活动
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索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当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寻求答案的愿望时,主动探究才可能会真正开始。问题可以说是数学探究的核心。因此,数学探索区活动要以有价值的问题贯穿始终,以推动幼儿不断解决问题,理解数学关系。
2.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
时间充足,才能保证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区域活动不像集体活动那样受时间限制较大。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控制探索节奏。数学探索区活动吸引着幼儿不断观察、尝试、猜想、推断,在尝试中不断调整方向,最终圆满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3.善于观察,适时介入
在数学探索区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观察,应当对幼儿正在做的事情保持敏感,观察幼儿的兴趣、材料选择方式以及活动中的表现,了解每个幼儿正在做什么以及遇到了什么困难。教师可以做一些观察记录,以及时了解幼儿的现状。
幼儿对数学关系的理解,是一个将外部动作逐渐内化和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要拔苗助长,应当给幼儿充足的时间。
当然,这种等待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教师可以主动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以促进幼儿发展。何时应当等待,何时应当介入,要以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律为考量,以促进幼儿深入探究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