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ppt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
一、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
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
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四、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一、从大自然当中培养观察兴趣。幼儿都有一个强烈的求知欲,新生事物都能引起儿童的强烈的兴趣。幼儿对公园当中的花鸟虫树表现兴趣,这个时候是培养他们观察的最好的时候。
二、事先让幼儿明确观察什么,让他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进行观察,而不是东张西望走过程,一无收获。
三、帮助幼儿掌握观察的技术和方法。如观察应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了解大体,然后深入、细致、全面的认识。
四、培养幼儿有意识的注意事物。观察某一个东西,有的时候不在于短时间内就能看清楚,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多次的观察,这就是有注意或者是有意识的注意,才能在观察时不受无关刺激的影响,有持久的观察能力。
五、引导幼儿手脑并用,提高他的观察能力。就是引导孩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下来,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找内在的规律和本质就能有收获。
三、孩子的观察力怎样培养
观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源泉,人脑80%以上的信息是由观察获得的。在智力结构中,观察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大脑高级思维的启动,大部分来自观察。因此,要提高智商,抓好观察力的训练非常重要。观察力精确与敏锐,是衡量一个人智商的重要标准。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多年对大脑条件反射的研究得出一条至理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古今中外许多成就卓著的伟人,都以超人的观察力闻名于世,以极其独特、精细的观察方法取得事业的巨大成功。
儿童的观察特点是:从兴趣出发,流于笼统,稳定性差,观察不细致。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根据大量研究资料分析证明,幼儿的观察力不仅与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情感体验等心理活动有极大关系,还取决于家长、幼教人对幼儿观察的指导。要创造适合儿童观察的良好条件,例如到室外和大自然中去激发儿童观察的兴趣;要选择适宜的观察的兴趣;要选择适宜的观察对象;要根据儿童观察特点因材施教,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任务,教他们灵活多样的观察方法;保护好幼儿的感觉器官,尤其是视力;培养幼儿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