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正确的布置家庭作业
一、更新理念,适应时代
我们所处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未来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家庭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应用的机会,但传统的语文家庭作业往往是考试要考什么,家庭作业就反反复复布置,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形式单调。虽然国家已三令五申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娱乐时间还是被老师和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给“侵占”了。把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变成了写作业的机器。实际上,这种强制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很不理想。
要改变传统的家庭作业的内容,就要布置一些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时代特点的作业。大多说学生都喜欢看电视,老师和家长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便以种种借口想方设法进行“封杀”。然而事与愿违,屡禁屡犯。家长和老师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迎合孩子的心理积极加以引导。允许学生在学习疲倦之时,建议学生看一些这样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科技博览》、《动物世界》等;表现儿童生活的节目如《大风车》、《东方儿童》等。电视传播的知识涉猎广泛,它能使孩子学到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现代社会,为人们展示自己打造了许多平台,需要人们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培养应该从娃娃时期开始抓起。每天晚上鼓励学生向父母说说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收获或喜怒哀乐,主动和家长交谈,谈历史,谈时事,谈理想,谈生活,这样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还鼓励学生独立地查阅课外资料,阅读课外书籍,上网查询信息。如每讲一篇课文,可事先布置预习性作业: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查找关于作者和课文内容的资料。讲《一夜的工作》一文时,让学生查找“周总理”的资料;讲《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让学生介绍“圆明园的概况”和“鸦片战争”这段历史,通过做学习笔记,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家人过生日,说一段祝福的话,唱一首歌,写一副对联,画一幅画;逢年过节,给远方的亲人打个电话或写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达真诚而美好的祝福;开班队会、联欢会,让学生自己写节目的开头语、结束语……
这些具有时代性的家庭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家庭作业不但内容要新鲜生动有趣,而且形式还要多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把某篇课文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给语文课本上的某篇课文画上插图,办一份主题鲜明的班级小报,朗诵一首诗或一篇散文,练习写童话、寓言或诗歌。
每逢节假日,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写“假期生活周记”。假期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每到特殊纪念日,还可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如“三·八”妇女节,布置学生和爸爸一起为妈妈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者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六·一”儿童节,每人准备一个小节目,开个联欢会;“八·一”建军节,给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九·一八”写一份演讲稿,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报效祖国的激情。
丰富多彩的家庭作业一改传统的书面作业模式,增加了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更好地关心他人,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全面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因材施教,突出层次
家庭作业不能一刀切。不同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内容不同,形式不同,份量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复习一下老师教的课本知识,再适当读一些儿童读物就可以了,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完成课本作业外,还要安排一些课外作业。安排他们读一些教师指定的课外读物,并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再因人而宜,写一些课外练笔。
在课外作业中,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进行写作训练。中年级学生可在课外阅读时学会借鉴,摘抄,配合摘抄可仿写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片段,到了高年级,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内容,可以是小说、散文、杂志,也可以是科技、历史、体育方面的书籍,在学生掌握了记叙文的写法后,让学生练习写时事短评等议论文或抒情散文等。对于同班同学也要因人而异,让学优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够得着。
综上所述,这些措施彻底改变了以前布置家庭作业的积弊,学生品味到了减负的乐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学生乐于读书和勤于写作已蔚然成风。
二、如何有效布置家庭作业
导语:什么样的作业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做、去想,既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才能,展现其独特风格,又能体现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长期发展呢?
一、家庭作业要变枯燥性为趣味性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少情趣,难以受到孩子的欢迎。因此我们现在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多点趣味少点繁琐,多点变化少点单调,以此引起孩子做作业的兴趣。如可以设计拼音游乐园、成语迷宫阵等,让孩子游一游;设计猜字谜、对对子,让孩子想一想;设计给课文添插图,让孩子画一画;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让孩子演一演,这样的语文作业会让他们感到其乐无穷,同时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二、家庭作业要变机械性为实践性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导致作业陷入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就越高。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笔者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实践性很强的作业。
三、家庭作业要变统一性为自主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另外,一刀切的作业往往是后进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四、家庭作业要变教师主导性为学生主体性
(一)布置“说”的作业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的基本功,所以教师应多留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表达的场所和机会。家庭作业是在家里完成的,让学生说给父母听,一是让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情况,二是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得到父母的赞赏,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兴趣和信心。“说”的作业形式有:给父母讲一讲所学课文内容,向父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要求背诵的内容,讲一讲通过课文学习明白了什么……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学会文明准确地进行人际沟通与交流。
(二)布置“自选”作业
只有是学生喜欢做的事,他们才会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做好。我们倡导学生“自主、灵活”,就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主性,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性,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不应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几个作业题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觉主动完成。如:我设计了以下几类作业,让学生任意选做(要求不会的字以拼音代替):①课文中生字能组几个词,就组几个,看谁组得又多又对;②把课文背、写一遍:③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列出来和同学交流。学生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字掌握不好的大多选择了①题型,掌握好的选择了后面两题,令人惊喜的是多数学生选择了几个题型完成。
五、家庭作业要变统一布置为分层布置
老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给学生布置作业,最头疼的是学生能不能完成作业的问题。遇上不写作业的学生是老师头疼的,也是最容易使师生关系产生冲突的时候。根据观察了解,不写作业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①学有余力的学生,这部分认为重复的作业很枯燥;②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可能因为作业中有很多题不会做,所以不能完成作业;③个性懒惰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因为看到作业太多,产生了畏难情绪而不完成作业。
可见,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任务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别设定不同的目标和作业难度是十分必要的。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老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