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片PPT · AI自动生成演示文稿,模板丰富、排版精美 讯飞智文 · 一键生成PPT和Word,高效应对学习与办公

我们在上一节提到过几个关键的关注点,计时单价和计件单价、产出标准和标准投入时间。这几个的内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这些内容如何才能够获得呢?简单归置一下,就是工资定额和薪酬率,下面我们详细看一下。



1. 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规定的劳动消耗标准。劳动定额有两种表现形式: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对比于前面我们提到的内容,时间定额就是标准投入时间,产量定额就是产出标准。人力资源管理中,通常采用产量定额。具体的,我们通过案例来体会。

【案例】某加工制造企业的精加工工序,也是一个岗位。该工序的投入是切割后的毛坯,产出是精加工后的轮毂主体。劳动定额用产量定额表示为6个/小时,转换一下是10分钟/个。

那么,如何获取劳动定额呢?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根据时间动作研究的结果来确定;第二,通过产量统计进行倒推确定。

通过时间动作研究来确定,一般需要企业生产管理颗粒度比较细化,而且工作量比较大,需要业务部门为主导进行该项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很难独自来开展。故此,一般通过产量统计进行倒推。



2. 工资率


工资率,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及的计件标准或计时标准。工资率是连接劳动定额和目标薪酬或浮动工资基数的一个有效指标。通过一个小的案例来具体看看工资率的应用吧。

【案例】某岗位的劳动定额是4000件/月,目标薪酬是5000元/月,固浮比是40:60,那么如何确定员工的工资率呢?如果某三个员工月度的实际产出是1500件、3600件和4200件,那么他的工资应该如何计算?

解:该岗位的相关数据计算如下

固定工资=5000×40÷100=2000元/月;

直接计件的标准产出=4000×40÷100=1600件/月;

差别计件的标准产出=4000件/月;

直接计件、差别计件的工资率=5000÷4000=1.25;

超额计件的标准产出=2000件/月;

浮动工资基数=5000-2000=3000元/月;

超额计件的工资率=3000÷2000=1.5。

(一)采用直接计件

(1) 因为员工1的实际产出小于标准产出,故,员工1工资=2000元;

(2) 大于标准产出,员工2工资=1.25×3600=4500元;

(3) 大于标准产出,员工3工资=1.25×4200=5250元。

(二)采用差别计件

(1) 小于标准产出,员工1工资=1.25×1500=1875元;

(2) 小于标准产出,员工2工资=1.25×3600=4500元;

(3) 大于标准产出,员工3工资=1.5×1.25×4200=7875元。

(三)采用超额计件

(1) 小于标准产出,员工1工资=2000元;

(2) 大于标准产出,员工2工资=2000+1.5×(3600-2000)=4400元;

(3) 大于标准产出,员工3工资=2000+1.5×(4200-2000)=5500元。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工资率与采用的具体工资方式,尤其是定义的标准产出有很大的关系。故此,在北美的实践中,资方代表倾向于不断提高标准产出,非常类似于我们绩效工资概念。至于计时单价,与之类似,但是更加简单,也就不进行赘述了。

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工资率的一般算法是:浮动薪酬基数除以对应的浮动产出量,这样的话,实现了从目标薪酬的固浮比到工资率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