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一、摩尔吸光系数怎么算


吸光度的朗伯-比尔定律:A = ɛ x l x c。标准的吸光度公式是 A = ɛ x l x c。

其中A是样品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线量, ɛ是摩尔吸光系数, l是光线通过溶液的距离,而c是吸收物质单位体积的浓度。

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液层的厚变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通常配制低浓度的溶液,测得A后,通过计算求得ε。

ε反映了吸光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也反映了吸光光度分析法测定该吸光物质的灵敏度,与物质本性,入射光波长及温度等有关,而与物质浓度无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制备一种浓度c已知的溶液,用于分析。浓度的单位是摩尔或摩尔/升。

2、为了求得l,请测量试管的长度,即在分光光度计中盛放液体样品的试管的长度。路径长度的单位是厘米。

3、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给定波长的吸光度A。波长的单位是米,但大多数波长都很小,实际是以纳米(nm)为单位进行测量的,吸光度没有单位。



二、摩尔的吸光系数


Beer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A=kbc,若溶液的浓度c以g/L为单位,b为光径以cm为单位,则常数K称为吸光系数,以a表示,其单位为升/(克·厘米)[L/(g·cm],A=kbc可写成A=abc。
公式A=kbc中的以为1mol/L,b为1cm时,则系数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以ε表示,单位为升/(摩尔·厘米)[L/(mol·cm)],A=kbc可写成A=εc。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直接用1mol/L这种高浓度的溶液测定吸光度,而是在稀释成适当浓度时测定吸光度进行运算。ε值与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性质等因素有关。如NADH在260nm时ε为15000,写成ε260NADH=15×10³;在340nm时ε为6220,写成ε340NADH=6.22×10³。
如公式A=kbc中的c是百分浓度(w/v)b为cm,则常数k可用E%表示,称为比吸光系数或百分吸光系数,A=kbc可写成A=E%bc。当待测物的化学结构是已知者可用ε值分析,若所测物的化学结构是未知的,则ε无法确定,此时用比吸光系数分析就很方便。a、ε和E常用作粗定量分析,主要用于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