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到过的设计评审:

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防洪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价、专项评价等。

二、过程:

首先跟业主明确组织评审的单位是谁,一般分两种情况:业主或者第三方评审单位组织,设计方组织。

1、业主或者第三方评审单位组织:

单纯从设计单位角度考虑,是很喜欢这种方式的,省了不少事情,专心准备汇报就行。

这时一般会有会议通知,会议通知会明确评审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主要议题、准备材料、汇报时间等。

会议时间、地点:确定出发的组织,以及之前的工作安排,比如什么时候内部评审,什么时候打印,订火车票还是飞机票,飞机延误情况等,尽量提前一天到,准备充足。

参会人员和主要议题:拟定汇报内容,比如规划部门、水专业、电专业、造价专业、沿线权属单位等,根据他们关注的问题,调整汇报内容。

准备材料:一般要问清楚打印要求,多少份、黑白还是彩打、双面还是单面、装订种类、A3A4、是否盖章等、有的时候需要提前发电子版给与会人员,注意多沟通要什么形式的文件。

汇报时间:是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的时候ppt准备了100页,没问清楚汇报时间,只给你十分钟,这就考验汇报人对项目的熟悉情况了。还是提前问清楚的好,避免发生这种问题。

2、设计方组织

这是设计方普遍不喜欢的,太麻烦。涉及到找专家、协调专家评审时间、布置会议室、后续报销等。

找专家:一般看当地是否有专家库,有的话就比较省事,根据评审内容直接抽专家就行。没有专家库的话需要请院内总工出马……

协调专家时间:项目不着急还好,一个个打电话问,总能问道专家统一的时间;项目着急就只能不停更换专家。

布置会议室:常用的得提前根据参会人数约会议室,准备茶水、水果、汇报材料、带名字的桌牌、发会议通知、给参会人员准备停车位、楼下接引人员。

后续报销:专家费、外地专家的车票、住宿等

三、修改及结论:

会上过程:汇报>专家提意见>会上解释>形成会议结论>会后沟通专家并修改>报送最终成果

业主组织或者第三方评审单位组织:一般会出会议纪要或者评审报告

设计方组织:一般只有各专家签字的评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