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医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面临着巨大考验。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长超过9.6个小时,13%的医生工作时长超过12个小时。

其中63%的医生表示高压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在大多时间身心处于疲惫状态,临床护士更是如此。

近年,在幸福感的研究中,较少以临床护士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临床护士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可以丰富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还可以引导临床护士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加其工作的幸福感。

首先,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有学者表示测量个体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较客观社会经济地位更加具有灵活性且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个体的主观意愿。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评价越高的个体,幸福感越强。

其次,个人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幸福感皆会受到个人自尊水平的影响,源于三者都具有个体的主观性,受其认知的影响。拥有良好自尊水平的个体表明其对自身的认可度较好,对自我的评价更加积极。

同时,对自身认可度较高的个体往往对自我的社会经济地位的评价也更积极,幸福感也更强,反之亦然。

再次,来自亲人、朋友、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也是临床护士幸福感的重要支撑,社会支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获得更多社会支持的临床护士拥有更强的幸福感。

最后,临床护士所感知的社会经济经济地位程度,自尊水平、个体所领悟的社会支持和幸福感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关系?

李放,查嫣芸等认为拥有高自尊水平的个体不仅可以领悟更多的社会支持,并且幸福感更强,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促进作用。

张靖宇,徐震雷认为高自尊的护理人员拥有更好的心理弹性,在遇到负面事件时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较快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临床护士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是其感受支持力量的一大来源。

因此,探索临床护士群体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评价、自尊水平、领悟社会支持的程度与幸福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探索临床护士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启示医院管理层重视对临床护士自身社会经济地位认可度的培养,重视社会支持力量对临床护士幸福感的重要作用,引导护理人员树立积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培养其幸福感。

临床护士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研究将临床护士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将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作为预测变量分别进行回归检测。结果显示在模型1中,临床护士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

在模型2中,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自尊对主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自尊共同解释的变异量为38.5%;在模型3中,在预测变量中加入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自尊和其他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说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多元线性关系。其原因在于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拥有良好评价的个体,往往拥有积极的心理能量,对自我的评价较高,自尊水平较好,能体会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进而幸福感更强。

自尊作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分析

临床护士的自尊在其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使用AMOS23.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后,发现临床护士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其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并不显著,临床护士的自尊水平在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其结果表明临床护士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是影响其幸福感的直接因素,个体对自身的认可度在社会经济地位对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重要的作用。

可能源于社会经济地位是个体的物质条件,当下个体感知社会经济地位较为均衡,物质条件的好坏并不直接影响个人的幸福感,而取决于个人对其自身的评价,受到其自尊水平的影响。

领悟社会支持作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分析

领悟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促进作用。临床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幸福感的直接作用依旧并不显著,领悟社会支持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同样应证了临床护士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直接对其幸福感产生影响,而是受个体认知的影响,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都是个体对自身积极资源的感知,临床护士领悟的社会支持,在个体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要想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不能仅仅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经济地位,也要提高护理人员的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

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中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均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促进作用,通过进一步使用AMOS23.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后发现,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在临床护士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并行中介作用。

其原因在于,首先,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日渐丰富,经济物质的条件在人们的幸福感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

其次,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临床护士的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然临床护士对自身职业的认可度低与职业倦怠的问题仍然存在。

临床护士的社会经济地位只能对其幸福产生部分作用,护士对自身的认可度和所领悟的社会支持的程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个体对自我及社会支持的评价越积极,所体会的幸福感越强。

建议

如今对于临床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增多,表明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医护群体的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等问题。大多临床护士表示巨大工作量和长期高压工作环境,经常会让自己觉得身心疲惫。

临床护士的不良情绪是医疗事故发生的一大因素,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临床护士具有重要的作用。刘晓,罗菊英研究表明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处于中等水平并且产生的消极情绪较多,护理人员的负性情绪可以直接预测其工作投入程度。

如何提高临床护士对自身的认可度,提升其幸福感?研究旨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为医院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目前社会虽对医护人员的社会经济地位给予肯定,然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只能对医护人员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提供部分支持,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的自尊水平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其次通过访谈了解到,临床护士对自身职业的认可度仍然较为消极,大多护士认为工作辛苦,且获得单位的人文支持较少。

首先,从医院管理层,想要提高临床护士的主观幸福感仅仅通过提高临床护士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是不够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幸福感,来自单位的支持非常重要。

在研究中,通过访谈了解到,较多临床护士表示自己因工作性质的原因,给予家庭的时间较少,家人往往会因此产生负面的情绪。

此外,临床护士表示感受到来自院方和科室的人文支持也较少,希望院方可以多对护士的工作给予一些鼓励和支持。因此,医院管理层可通过定期举办职工活动,并邀请职工家属参与其中,建立起工作单位、职工和家庭三者之间的桥梁。

同时健全医护心理干预机制,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宣讲,举行团体辅导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加职工之间的凝聚力,还可以使职工及其亲属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和温度,增加其对工作的认可感和幸福感。

其次,从科室管理层,提升科室文化也可以增加临床护士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在研究中提升护士的自尊水平对提高其工作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临床护士的自尊,增加其对自身的认可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科室可以通过设置“科室文化墙”并定期对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表彰和鼓励,对护理人员给予精神的支持。

研究提示医院管理层可以通过提高临床护士对自身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的认可度、自尊水平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来使其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

有利于引导临床护士树立自身的职业自信,进而减少负性情绪和职业倦怠,为提高临床护士的幸福感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