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分享金融方面的东西,只想跟大家聊一下最近在人际沟通上的一些感悟。

我们看了很多人际沟通的书,也学习了很久,但好像逃不开一个现象,“大道理懂得不少,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你有没有想过,正因为你大道理懂得很多,所以才更应该注意沟通上的细节?

老话说“祸从口出”,只要一句话还没有从我们最里说出去,就还有机会不说。今天给大家分享三个可能平时都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1、不要再说“为什么不。。。。”

“为什么不”是很多人日常沟通对话中的开头,往往就是因为这个开头,80%的聊天就是这样被聊死了。

举个例子,老公忙了一天,累得不行,回到家在沙发上休息,老婆在厨房做饭,跟老公说,“你为什么不来帮帮忙?”。这时候老公可能会说“我忙了一天,xxxxx,现在不想动,就想休息会”,然后老婆可能就会开始说“就你忙吗?我一天xxxxxx”,再往下说,可能不到3句话就会吵起来了。

当老婆说出“为什么不”开始,她关心的不是老公的那些理由,她想要的,就是老公过来帮忙。但就是因为“为什么不”这个开头,80%的人四五句话之后就开始吵架了。

所以不要再说“为什么不”,可以直接或者婉转的说出你的需求,但不要再说“为什么不”这四个字。


2、把“但是/可是……”换成“正因为如此/就因为这样,所以……”

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做了一个很漂亮的ppt,自己觉着很满意,拿给领导看,领导说“你做的不错,但是……”,这时候你心里的感觉是不是一下从高峰跌倒谷底?

但是,如果领导换一个说法,“你做的不错,就因为这样,所以如果你在哪里哪里优化一下,就更好了”,你是不是感觉会好很多?


3、不要再说“曾经,我也……,但是……”

当你给你的朋友分享你的一个观点的时候,他不认同,想要说服你,他一般是怎么说的?有没有可能你朋友会说“曾经我也是……,但是……”?

你心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会想,“这家伙又开始长篇大论的说教了”?是不是这样?后面他说的话你还会听吗?是不是很大可能杠精开始附体了?

如果当别人这么说的时候,我们自己都是这么想的,你觉着当你这么说的时候,别人会怎么想?


这三个小习惯,如果你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改变,我猜,你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得到比较大的改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