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躺在沙发上的林逸,回想在公司的遭遇,他回想上司对他说的那番话,就觉得很不爽,说他做的PPT不好,产品的很多卖点没有体现出来,这摆明是跟他过不去,上次开会林逸在底下开小差,估摸的就是报着仇,林逸心想真倒霉,趟上这么个小鸡肚肠的上司。


但其他同事却说上司很友好,私下能和员工们打成一片,问题就来了,到底这个上司是咋样的?林逸蕞初和同事相处也挺好,后来一男同事跟他开个玩笑,他却当真,后来再也不跟那男同事讲话。


在《情绪钝感力》中讲到,情绪敏 感的人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或认知,觉得自己对这件事的判断和感受都是对的、真实的。这种人经常会以受伤者的身份,跟家人或朋友夸大自己的痛苦,以此来攻击或谴责他人。因此,他们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被害妄想”症。


放松身心不炸毛‍♀️

林逸就是典型的情绪敏 感类的员工,心理很脆弱,受不了一点打击。上司指出PPT的不足,他却误认为上司是在报复,在心理强化自己是受害者的事实,而不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理健康的员工会记住上司提出的不足,从而去把PPT完善。


情绪敏 感的人往往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林逸就因为同事的一句无心的玩笑话,他误以为同事是嘲笑自己,从而拒绝和这位同事的任何来往,这些其实都是他的主观臆测,作茧自缚,把人际关系搞的更糟糕。


钝感是一种迅速忘掉不快的能力

要想在职场上走得更远,你需要情绪钝感力。这里的钝不是迟钝,钝感是一种迅速忘掉不快的能力,让你从职场的斥责和质疑声音中跳脱出来;钝感也是一种力量,让你变得更加有韧性,从容去面对挫折和困难。你会发现那些在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很多人都能自如收放他们的钝感力。


哈佛心理导师加藤谛三告诉我们,在学会情绪四法则下,通过刻意练习就能获得钝感力。


01. 给生活加点“甜”


情绪四法则一:做加法,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想,给生活加点甜,要知道你想的不一定就是事实本身。事实分为客观事实和心理事实,两者有很大的区别。但往往敏 感的人因心理事实而沮丧或愤怒。


跟着猫咪做一套情绪瑜伽操‍♀️

林逸就是因为心理事实而误会了上司,判定上司给他的报复。但实际上友好的上司是在好心提醒他PPT需要完善,产品卖点要列举出来,这样客户才有可能会下单。


所以凡事都不要着急下结论,也许情况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无论任何事情往积ji的方面去想,也许你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02. 拒绝情绪内耗


情绪四法则二:做减法,学会自治,避免情绪内耗,减少烦恼,让快乐变得简单。悲观主义者喜欢喋喋不休地诉说他们对生活的悲观,如敏 感的下属老是抱怨领导总是批评他,同事就会回应,不要再说这些,说这些有意义吗?当情绪无法表达出来时,他们就会变得悲观起来,甚至会产生抑郁情绪。


就是这种消ji心态会过度消耗他们精力,不如从现在开始试着停止抱怨。让自己的心理成熟起来,就不会轻易别被人的话所中伤。


03. 活得清醒而识趣


情绪四法则三:做乘法,摆脱“求关注”思维,让内在自信成倍增长。如员工小A在公司里任劳任怨,但是同事们一样还是没有注意到小A,为大家付出那么多,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怎么都换不来一句好话,小A在心里嘀咕着。


每天做一个心态稳定的可爱的人

比如,小A期待听到对方的一句“真的非常感谢你!谢谢你为我做这些事”,但如果没有得到这样的感谢,他便觉得自己被对方欺骗了,他是如此渴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回报,这也是敏 感人受到的心理困扰。


想要不受伤,就要活得清醒。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做一个普通人也挺好;帮助别人出自内心,不要太苛求得到回报;把握距离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善意。


04. 清 除负 面信息


情绪四法则三:做除法,消 除负 面信息,拒绝负重前行。如公司有个同事说你的衣品很差,还在大家面前说你坏话,敏 感的你可能会感到受伤、生气,甚至因为不甘而彻夜难眠。


其实你只要稍微留意下对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气的,对方其实是个殊荣心特别强、又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 心的人。如果被这样的人侮辱还会感到生气,那可太没必要了。


因此如果你不认可这个人,那么也没必要因为他的指责而感到难过,让我们消 除负 面信息的影响,轻装上阵。


刻意练习钝感力

学会情绪四法则加减乘除,有了钝感力的你会变得积ji,乐观,不纠结,不勉强,不拧巴,从容淡定面对挫折和困难,职场人际关系变得更好,职场路走得更远。#沐希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