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职业的关系,家长朋友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孩子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提问的家长朋友,对孩子的作文都不满意。我大致归纳了一下,发现家长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作文内容空洞;二,作文字数达不到要求。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写出好的作文呢?我个人的经验是,家长要配合孩子做到如下几点:

一. 丰富孩子的课余内容 让孩子体验快乐

试想,如果孩子的生活十分单调,一天到晚除了课本,作文能有什么可写的呢?所以家长要丰富孩子的课余内容。孩子写完作业后,给他玩玩具、玩游戏的时间,更要给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的时间,同时也要给他看电视、上网的时间。这些时间,当然需要定时,定时、定时!和孩子制定契约!这样既能养成孩子守时、遵守契约的习惯,同时能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体验更多的快乐。(重点补充:关于守时和遵守契约,家长平时务必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有些家长提出了这种疑问:孩子玩玩具、玩游戏,对写作能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我想说的是,孩子玩儿的时候,就是在享受玩的过程。这种享受,本身就是情感内在的体验。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这种体验,增强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他在表达的过程中,对他玩的体验又是一种回顾。这种回顾,强化了他的体验,可以增强他的感受能力。再进一步,可以让孩子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这样就是对孩子写作能力最基本的训练。

孩子和其他小伙伴玩,又会有哪些收获?依旧收获于他内在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他对于初级人际关系的探索和了解。每个小伙伴,都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家庭,各有各的特点。大家在一起玩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趣事。他们即使闹矛盾了,也有自己独到的解决方式。孩子们玩儿的过程,同时也是体验当下、自身成长的生活点滴,家长依旧可以和孩子聊这些,或是让孩子把这种点滴记录下来。

孩子看电视、上网,能对写作有什么帮助?不会上瘾吗?很多家长有这方面的担心,其实,守时和守契约做好了,就不用担心孩子上瘾的问题了。看电视和上网,本身就是孩子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一种途径,尤其是现在孩子们都在上网课。也许有的电视节目在我们看来确实不怎样,但孩子的视角和我们不同。不过,我要重点补充一下:孩子看什么,家长要了解并参与。

参与的方式就是,向孩子多提问,比如,问孩子看的什么故事,故事里有什么人物,人物有什么特点?故事里有什么景物,景物出自哪里等等;也可以多多启发孩子,比如,问孩子看的什么故事后,让他想一想,故事里的人物换个性格怎么样?故事能不能朝另外的反向发展?故事里的场景如果换到我们周边的某个场景怎么样等等;甚至可以鼓励孩子自行编故事、多观察周边的环境、多观察熟悉的人、经典的故事人物等等;这样,对孩子的思路有一种拓展,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孩子有体验,学会记录,是写好作文的基本条件。

二.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 让孩子变换视角

试想,如果孩子大大咧咧,看到什么都不会提高注意力,那作文怎么来写呢?所以,我们要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孩子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他对很多事物的兴趣点也会多起来。这样,就会从看似平淡的事件里发现不平淡的地方。

那么,怎样才能训练呢?家长从日常做起,比如带孩子去商场,让孩子看商场的布局,问孩子哪里的布局不合理;让孩子看售货员卖同样的东西,为什么有的售货员卖的东西多,而有的售货员卖的少呢?带着孩子健身,让孩子看一看健身器材有没有安全隐患;带孩子逛街,可以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家里有宠物、养花草,可以让孩子多多观察等等,这样,孩子就提高了注意力,当他写作文的时候,曾经认真观察过的东西就会在不经意间冒上脑海。

还比如,家长带孩子去爬山,先他先看看山脚下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山坡上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在山顶上极目远眺,看到的又是什么?比如,妈妈在做饭做菜时,首先需要干什么,接着需要干什么,最后需要干什么。这样,孩子就会有序地观察。告诉孩子,任何事物都一样,只要你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远到近、从外到内、从浅入深,相互比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不同的侧面。多和孩子探讨,所有观察到的这些,都是什么感受。有了感受,学会记录,才能增加作文的内容。

三. 拓展孩子的想象力 让孩子延伸空间

试想,如果孩子缺乏一定的想象力,看到多美的事物也不会形容,那作文能写好吗?所以,我们要拓展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在有形的事物上产生无限的联想。这样,孩子就会给很多东西赋予生命力从而感受它们的鲜活。

那么,怎样才能拓展呢?假如看到鲜花,家长引导孩子去想,为什么把少年儿童比作花朵?鲜花象征着什么?因为鲜花的品种很多,生长特性都不一样,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力,花开花落,从花苞到绽放,最后到花落结果子,和人的一生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还比如,孩子走路摔倒了,家长要给孩子阐释一个道理,人生的路上也会有磕磕绊绊,遇到问题你怎么办?摔倒了,要找原因防止下去摔倒,还是爬着不起来等等。

还比如,看到一棵树,家长就启发他去想,这棵树面对酷暑严寒,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树在大自然中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树我们会有年轮?树的年轮和人的年纪,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还比如,看天上的云,都有什么样的变化?形状、色彩等等,当然,重点补充的是,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自身也要有足够的感受力,这样也才有力量去引导孩子。总而言之,陪伴孩子日常生活中慢慢地渗透,拓展孩子的想象思维,孩子想象的空间也会逐步扩大。孩子扩展了想象力,作文内容才会更加丰富、更加有趣。

四. 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 让孩子更加自如

试想,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太差,就算自己有很多想法,那作文也是无从下笔的。所以,我们要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家庭里的民主气氛好一些,孩子的言论才更加自由。这样,让孩子的口头和笔头有效地结合起来,他的表达才更加自如。

那么,增强表达能力有没有具体的方法?有。比如,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家长一定要耐心听孩子讲。如果感觉孩子说得前后颠倒,家长要做必要的提示。如果孩子说得不连贯,家长一定不要打击孩子的表达欲望。积极配合孩子,倾听孩子,就是很好的嘉奖。

还比如,就某一个话题,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开辩论会。家长有意和孩子对立,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潜力。这样,孩子不但锻炼了的口才,还能学会挖掘话题的深度。然后,让把辩论的焦点作为作文的题目,孩子一定会更有效地记录。无论什么话题,孩子如果能够表达自如,作文也会信手拈来。

五. 丰富孩子的知识层面 让孩子有效积累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陪孩子一起选择优秀的图书、课件、动画片等等,让孩子养成阅读、学习、观赏的好习惯。阅读、学习、观赏的过程中,让孩子发现好的段落、句子、词汇,让孩子摘录下来;有值得借鉴、触及内心的片段等等,也让孩子用文字的形式、音频的形式记录下来。除了这些,更建议为孩子备一些手写的笔记本(尊重孩子的选择,选他们自己喜欢的类型。现在个性化文艺小清新的笔记本、日记本很多),把要写的东西都归类,比如“人物描写类”、“环境描写类”“课件精彩摘录”等等,这样,天长日久就会汇编成一个知识库。

还有,孩子读完每篇文章、每本书之后,让他写读后感,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就是一次总结,同时也是一次再消化,有助于强化孩子的感受力。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总结能力、鉴赏能力,还会养成孩子关注整篇文章、整本书,顾及全局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养成,孩子就会立足于宏观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到时候更容易找到所写内容的脉络。当然,家长还要鼓励孩子记录一些随感心得,并习惯性地写日记。

这样,孩子广泛阅读、积累知识,感受丰富,有思考能力,就相当于自身携带了一个好作文的宝库。哦,对了,提醒家长,日记比较私密,家长要尊重孩子,不要翻看,允许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小秘密。如果你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举动有所不放心,重点不是强行去看孩子日记,而是要和孩子建立好彼此的信任感。一旦你们之间有足够的信任,那么,孩子即使有什么想法,也会主动坦诚地和你交流的。如果发现有不大好正面交流的事情,依旧可以鼓励孩子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这样的表达,既能沟通,又能练笔,对写好作文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家长,你只要用心陪伴孩子,就一定会发现,陪伴孩子的过程,自己也像重新成长了一次。很多时候,看着是你在教孩子,其实孩子也能教会你很多。祝愿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彼此陪伴!共同成长难免会有磕绊,彼此陪伴也有很多辛苦,也正因为磕绊和辛苦,才是生命成长的意义所在!充分感受这种意义,体验属于你们的亲子时光!